直至午後,歡迎儀式才結束,大軍行至宮城後開始按照原定計劃撤出去的撤出去,駐守的駐守,按照之前議定好的,不再大興土木,蒙琰將宮城劃分為內城和外城。

大都督府、尚書檯以及明鑑司、民情院都在外城辦公,內城中只有三個宮殿群,扶雲殿在正中為議事的地方,改扶雲殿為議政殿,扶雲殿後面則是藏書殿,是蒙琰日常辦公的地方,藏書殿後面則是月清宮,不用說也知道是顧清風和蒙琰下榻的地方。

進入內城後,蒙琰帶著安粲直接進入了藏書殿,而顧清風則是跟隨顧希風出了宮城,去了自己的府邸,雖說大家都知道蒙琰和顧清風的關係,但畢竟還沒有大婚,住在宮城總是不太好,顧清風倒是無所謂,但遭到了顧氏兄弟的強烈反對,拗不過兄長就只能跟著走了。

隨後藏書殿傳出來訊息,成都自今日起永不宵禁,同時成都九門具開,商戶往來不再限制。

這是西府的第一道命令,讓整個成都熱情高漲,也是因為這道命令,讓成都在之後的三年裡不但是西南第一城,更是與辰京、金陵、洛辰齊名的三大城池。

戌時時分,安粲將尚書檯、大都督府和民情院最後的決定送到了蒙琰的面前,蒙琰草草的看了一眼,大體上沒有改動,只是在名字上做了一些調換,之後蓋上自己印章就讓人送出去了。

此刻宮城外多少人懸著心等著宮城內的訊息,興奮又緊張,註定是個無眠之夜。

臘月三十,北定二年的最後一天,蒙琰以雍王的身份在成都進行了西府第一次的大典,並且宣佈北定三年正月初八迎娶顧清風為雍王正妃。

大典上對西府體系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和完善,讓整個西府有一套完備的制度體系,至此西府只是在形式上尊崇辰京,而自身體系與辰京大不相同。

雍王府主管尚書檯、民情院、大都督府以及明鑑司沒有太多的變化,只是確立了軍政分家,在地方上增設了巡撫一職,改都督府為將軍府,再加上各地民情院的完善,在地方上確立了巡撫、大將軍和民情都御史分立的局面。

大典之後便是大婚了,禮樂司尚書蒙琰在大典之後就領著人急急忙忙的去安排幾日後大婚的事宜,蒙信作為蒙琰的族人,親信,不過個人能力有限一直在西府中屬於不被人關注的,這次歡迎儀式、大典和大婚接連著來他處理的還算井井有條,讓大家對他算是認可了,不是誰都有能力連續三天完成三件禮儀大事件的。

因為顧清風的身份,顧氏兄弟的爵位也跟著水漲船高,顧希風晉位涪陵郡公,顧言風晉位宜昌郡公,此刻蒙信正領著一堆人在涪陵郡公府中教授大婚的禮儀。

看著一通折騰,顧希風自是全部配合,顧言風作為族兄按照禮儀要陪蒙信說話。

“這次麻煩川南侯了,時間緊湊,府上若是有不盡之處還請諒解。”顧言風雖說已是郡公,但姿態擺的很低,蒙信不同於他人,本就對顧氏有舊仇。

蒙信儘可能的表現出好的態度,但是對於顧氏的仇恨不是一兩天就能消解的。

“宜昌公,能做的我都會做,因為我是西府的官員,但是作為蒙氏,請見諒!”蒙信語氣中的決絕盡顯。

顧言風似乎早就預料到這一刻,苦笑著說道:“川南侯,蒙顧兩姓的恩怨已經讓我們這一代人夠痛快了,難道您希望帶給下一代嗎?”

蒙信是經歷過那場屠殺的人,族人的嚎叫總是讓他的半夜中驚醒,蒙氏族人在得知蒙琰公開迎娶顧氏女的時候都來信質問過,他也直面蒙琰過,蒙琰的態度是堅決的,他認為顧氏家族已經遭受到懲罰了,大多數顧氏子弟都選擇投奔顧曲風,西府中的顧氏三兄妹早已被顧氏家族認為是叛徒了。

蒙信也明白,顧氏兄弟為西府立下的功勞不小,而顧清風更是深受先王妃的信任,託付子女,並且顧清風在明鑑司發揮的作用他也一清二楚,只是經歷過想忘記太難了。

蒙煥和蒙燼兄弟倆主動勸過自己,他們能夠很坦然的接受顧清風的存在,那是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痛苦。

大婚與大典的時間定的那麼接近,是因為蒙琰不想讓迎娶顧清風的大婚上太冷清,各路將領官員都聚集在成都,誰還有理由不來?只不過蒙氏三堂的長輩和族老卻是一個都沒到,餘盛堂派了一個小輩來送賀禮,龍潭堂直接就是拒絕,好在少南桃李堂在蒼舒凉的勸說下來了一位族老,但能不能出席明日的大婚未可知,南府盧崇宗的身份現在可謂是人盡皆知,作為蒙琰在世上的最親的人他只是送了一柄寶劍,是蒙琰的舊物,這不是送禮就是在添堵。

對於蒙氏三堂和南府的態度,蒙琰只是一笑而過,盧崇宗送來的寶劍,蒙琰直接一劍刺進代表諸葛世家地位的石獅子上,笑著說道:“世家與百姓同權!”

這一劍也許代表著蒙琰的憤怒,也許表達著蒙顧兩家仇怨的結束,或許代表著在西府再也不會出現強權的世家,總之,無人知曉,留與後人評判。

顧清風在得知此事後不顧兄長反對,親自去看了那柄劍,而後返回府中專心待嫁,顧希風問她為什麼要去看,顧清風笑了,笑的很開心,眼中往日的愁悶都沒了,變得清澈明亮,說道:“兄長,顧氏不是我們的原罪,我們的原罪是讓星潭百姓受苦近千年,這一世我們要向百姓萬民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