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四章 新舊·幽州的抉擇(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殿下,您這個時候冒險過來深州羊霆宇那裡怕是要出事。”成濟善意的提醒道,同時他也的確覺得權熙太沉不住氣。
權熙嘴角微微上揚與鬱清對視一眼後,只聽鬱清說道:“盧侯,羊霆宇早就是殿下的人了。”
成濟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心中卻是驚的厲害,自己效忠的這個主子看似年輕,心思縝密程度堪比陛下,未來怕是比陛下都能伺候。
“盧侯,徐道宗、王子凌二人率秦王衛的人已經前去幽都接管城防了,只是需要您手中的文書。”權熙笑呵呵的樣子越看越讓成濟瘮得慌。
提到文書,成濟趕緊從懷中拿出來奉給權熙,權熙也不開啟看直接遞給鬱清,淡淡的說道:“去吧,應該趕得上徐、王二人。”
鬱清將文書放在胸前,衝著權熙和成濟拱拱手轉身立刻小跑起來,這一切都在權熙的算計中,毫無誤差,唯一的瑕疵可能就是權漢良還活著。
權熙說道:“盧侯,我現在去面見父皇是不可能的,還勞煩多照顧些,本王現在要去一趟津門,那裡東海的船隊還在,不能讓他們這麼輕鬆跑掉!”
陰險,狡詐,不折手段,親情淡漠,帝王心術,這是成濟對權熙最新的認識,這樣的人一旦登基不是大治就是大亂。
權朗的反應是快的,就在踏出山海關的時候大多數才發覺味道不對,除了幾個鐵桿親信以外,大多數人選擇了逃回關內,公孫羽一直沒有得到追捕的文書,不敢輕易下手,只是不斷的規勸和接收回頭的兵士。
文書終究還是晚了一步,權朗的蹤跡消失在不鹹山境內,氣的公孫羽直在山腳下跺腳,這不鹹山是連當地百姓都不敢涉足的地方,裡面有兩大種族,契族和巫族,幾乎不與世人往來,只有少量的族人與山下的百姓互換一些糧食、鐵器之類的生活必需品。
公孫羽越想越生氣,留下兩隊耐寒耐苦的遼東兵士搜尋權朗的蹤跡,而後返回駐地,公孫羽帶著親衛立即返回幽都,錯過了抓住權朗的機會,權熙登基的機會不能再錯過了。
權熙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津門港的東海船隊後,立即驅散了東海人並且取笑了他們在幽都治下所有州郡縣的利益,同時在幽都開始對太子權朗一系的大清洗,所謂的大清洗不過是一種叫法,權熙的手段稱不上暴烈,統共也就是殺了幾個鐵桿,其餘的人只要願意悔過的權熙歡迎他們留任,只是寒江寺的權力越來越大。
所有人都知道權熙要登基成為新皇了,好像所有人也都忘了權漢良並沒有死,而是被遺忘了,德州戰事告急,成濟匆匆返回德州,留守的內侍都是最會看眼色的,知道新君已定,可憐權漢良一代梟雄竟然無人理會,等到死訊傳到幽都的時候,權熙毫不客氣的處置了一批內侍,然後打算親自奔喪,不過這個舉動被剛剛從鬼門關上走了一遭的官員強烈反對,哭天喊地的跪倒在陛前,權熙無奈之下只得派人將權漢良的屍體拉回來。
權熙依足了規制為權漢良舉辦了重大的喪禮,然後再三催四請之下才勉強繼位,併為權漢良上廟號為中宗皇帝。
喪禮過後,權熙第一次臨朝,第一道聖旨便是晉儲誠為延慶郡公,左相,主持朝政,本來還心存疑慮的百官見太子鐵桿都沒怎麼樣,也就紛紛為新君賣力了。
而後就是晉封成濟為盧國縣公,掛兵部尚書銜,執掌南衙,主持石門至德州一線軍務,是為軍方第一人;裴信晉位聞喜郡公,太原留守,主持三晉軍務;公孫羽晉位樂國侯,執掌北衙;寒江寺首領英爵以安定幽都之功賜爵安定侯;令人意外的是太原王氏家主王並晉位上虞侯,右相。
若是說對儲誠、成濟等人的加官進爵是為了安撫權漢良留下的老人,那麼對鬱清等四人的晉封則是正是開啟權熙的時代。
鬱清晉位漁陽縣侯,領兵部侍郎,執掌禁衛軍;羊霆宇晉位安平縣侯,為戶部侍郎;王子凌為上虞侯世子,執掌涿州大營;徐道宗晉位定興縣侯,執掌通州大營。
“六老四少”的班底瞬間穩定了因為權漢良駕崩,太子謀逆導致的動亂,擺在權熙面前最嚴峻的考驗則是來自大寧的壓力,滕寒可不會因為幽都內亂而暫緩進攻,幽都兵馬連戰連退,已經退到了大名城。
“陛下,臣以為可以重啟與辰京和西京的談判,畢竟大家同出一族,應當同心協力誅滅大河南邊的叛臣才是。”右相王並略顯激動的說道。
“王相,西京權博剛剛穩定西域,軍事實力暴增,權崢早就是冢中枯骨了,辰京當家作主的現在是太后仲柔萱,再談聯盟我們毫無優勢。”公孫羽反對道。
權熙沒有理會二人的爭論,這件事最終還是要落在儲誠身上的,不管是王並還是公孫羽都沒有處理朝政的經驗,而儲誠不一樣,多年來一直在中樞深得父皇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