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二章 篤定中原·江水寒(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孤舟發去沙鷗起,明月落時江水寒。”蒙琰孤零零的站在穿過漢陽城的大江旁吟誦著並不合宜的詩句緬懷已經過去月餘的陳之慶。
他與陳之慶君臣多年相知相交,他們又是親親的師兄弟,葉伯懷叛逃的時候蒙琰迷惘過,顧清風多次勸慰無效還是請了陳之慶才讓蒙琰跨過心魔。
顧清風面色蒼白,她的身體也撐不了多久了,這一刻她沒有嚮往日一般傍著蒙琰,因為這時是蒙琰與陳之慶的時間,顧清風不想去打擾蒙琰的追思。
七月的盛夏讓蒙琰竟生起冬日的心境可見他與陳之慶之間的感情之深,如今大戰四起,寧軍來勢洶洶,所到之處百姓盡是苦不堪言,三年的修整並未讓中原百姓忘卻東海人的侵略,他們對戰爭已經厭惡到心底了。
陳之慶為蒙琰留下的遺書中提到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一定收民心,即便戰敗也要保證百姓的安危,不然即便奪取了中原,定鼎天下也不能長久。
蒙琰想到此處不由的哀嘆道:“師兄啊!你這是要我效仿大留王朝的昭烈皇帝啊!”
蒙琰抹去額頭上的汗,看著刺眼的陽光旁有一團厚密的烏雲,長舒一口氣,轉身走到顧清風身邊說道:“最近我心情不好,難為你拖著病體還陪著我,暴雨要來了,咱們回宮吧。”
“七郎,慶帥自從襄陽遇刺至今在你的照顧下撐至現在是你有心了,你一向重情,妾身是明白的,但是慶帥也說過不能因為他而延誤了戰事,你還是儘快回來吧。”顧清風不忍心的勸慰道。
蒙琰拍拍顧清風的手而後望著江面上的逐漸湧起的風浪,喃喃道:“是啊!總不能辜負了他們對我的期望。”
蒙琰一行人還未進城暴雨就開始肆虐這座建在江上的城池,蒙琰挑開車簾看著漢陽城處在雲山霧罩之中眼神變得迷離起來,他在想金陵會不會也是這樣的。
金陵的大雨早就開始落下了,蕭彧帶著蕭榭站在偌大的金陵宮中看起來很是孤獨,或許秦淮河的血還未散去,整個金陵在大雨中看起來雲迷霧鎖,穿梭在廊下的宮人靜悄悄的如同鬼蜮一般。
“榭兒,你知道陳之慶嗎?”蕭彧幽幽的問道。
蕭榭是受寵的,以蕭彧的性子即便是太子或是寧王都不能在他跟前淘氣,唯獨蕭榭是他一手帶大的,相比起幾位兄長蕭榭說話做事都隨意一些,也比他們的心胸要開朗許多。
“父皇,兒臣對陳之慶有所聽聞,據說他是偽宣軍方的一杆大旗,是偽宣軍中的人都崇拜的物件。”
蕭彧轉身帶著慈祥的表情摸了一下蕭榭頭,說道:“不管為父與蒙琰之間怎樣的爭鬥,你還是應該喚他一聲二叔的,‘偽宣’一詞朝堂上的那些鬼為了討我歡心才這麼說的,在私下了你不要這麼說。”
蕭榭拱手笑道:“父皇,我大寧才是中原正朔,二叔他們與我大寧而言只是匪患。”
蕭彧搖搖頭,說道:“榭兒,今日為父和你說一些話,你要記在心裡,中原從來都沒有所謂的正朔,‘正朔之論’只是一種手段而已,我中原王朝自古以來都是有賢者居之,幾千年來有多少王朝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我與蒙琰之間的爭鬥不是私仇,而是理念不同,他的理念他過於理想化,不代表他是錯的,而為父的想法也不代表一定是對的,只是就現在來說更適合中原的發展。”
蕭榭很意外,這樣的父皇他從未見過,在朝堂下達的作戰命令都是恨不得把蒙琰絞殺,而現在說的話更像是兩個志同道不合的兄弟二人。
“父皇,您覺得蒙二叔的理念是對的?”蕭榭最喜歡的就是打破砂鍋問到底。
看到兒子對蒙琰稱呼上的改變,蕭彧會心一笑,這孩子從善如流的性子可比他要強多了,與年少時的蒙琰很是相似。
“我們治國的辦法其實是脫身於你的叔祖,而你叔祖一生都以蒙珙之徒的名義行事,蒙珙的理念當年被多少人厭棄,是因為蒙珙太過超前了,皇族和世家都不能容,現在蒙琰的治國理念更是比他父親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為父認為並不適合當下的中原發展,對於世家豪門要徐徐圖之,一步步的減少他們在朝堂上的影響力,這才是長久之計,蒙琰在南方行‘民意’之道,現在看起來推行的不錯,但是他根本無法預見在他之後該如何,他手下的那些新興貴族未來一定不會願意捨得他們用命掙下來的榮耀。”
蕭彧很少與人這樣有耐心的說話,蕭榭陷入了蕭彧的話語中一時間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