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七章 篤定中原·撕毀協議(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經過連續十餘天的談判,宣、寧雙方於四月一日在潁州達成和平協議。
第一,約定雙方之間互通貿易、文化及政治往來,雙方相互認可了雙方在中原的地位。
第二,雙方之間承諾在三年內進行裁兵,大寧裁兵至一百二十萬,重點兵力要部署在北境和蚌島地區,大宣裁兵至一百萬,重點兵力部署在南境和東海四島,雙方交界處以維持安定為主,不許增派超過十萬以上的兵力。
第三,大寧放棄對姑蘇至松江一線的所屬權,作為回報大宣不得在索要洛辰自開封一線土地。
第四,三年內大宣要接受一百名大寧擢選的優秀青年到兩院學習,大宣承諾三年內向大寧提供優質戰馬三萬匹。
第五,雙方之間不得限制百姓定居往來,非入朝供職的大宣兩院學子以及大寧翰林院學子同樣不在限制之內。
第六,雙方互派使臣常駐,大宣在金陵設使館,在洛辰、太原、西京、幽都設辦事處,大寧在漢陽設使館,在長沙、成都、辰京、餘郡設使館,使館的使臣領侍郎銜,主要任務是作為雙方的聯絡點,為在雙方地帶求學、行商等百姓提供便利,辦事處主要以便於學子、商人辦事為主,沒有使館的權力,辦事處掌事領郎中銜。
史稱“四一協定”,協定簽署後雙方立即返回,不做停留。
轉念間來到了盛夏時節,漢陽城的溼熱程度比成都有過之而無不及,蒙琰坐在書坊中一杯接著一杯的冰鎮葡萄釀喝著,還是覺得很是燥熱。
“兩院遷移的事宜辦的不順利,懷英,你還是親自回去一趟協助石英吧。”蒙琰拿著手中的文書緊蹙著眉頭說道。
“遵旨,”袁懷英猶豫了一下說道:“陛下,海棠園和內閣商議過,也徵求了虎帥的意見,不如我們就把成都的兩院留著吧,以分院或者新校的形式存在,陛下以為如何?”
蒙琰看了看一旁拿著蒲扇扇風的顧言風和言瀾二人。
“陛下,我們三人也是這個意見,慶帥的意思是白澤武院遷到漢陽,成都的可重新設立為參謀學院。”言瀾恭敬道。
蒙琰一下來了興趣,說道:“嘿,這個主意好,懷英,這樣,成都的白澤武院改為樞臺下轄的參謀學院,讓譚忌做院正,在這長沙增設一個白猿學院,讓霍幼疾兼領院正。”
“陛下英明,還可以在餘郡增設一個蛟龍書院,這樣的話白澤武院的壓力就小了很多。”顧言風難得拍馬屁道。
“老顧,你現在真是越老越慈祥了,白澤武院、參謀學院、白猿學院加上蛟龍學院,樞臺四大院,挺好,蛟龍學院的院正就讓仲凡擔任吧。”
在東海四島的征戰中仲凡的身份已經藏不住了,軍中諸將對仲凡意見頗大,但仲凡的功績讓他們確實不好太反對,為了軍中和諧,蒙琰特意召仲凡回漢陽修養,但總這麼閒著也不行,剛好,讓他去擔任蛟龍學院的院正,為大宣培養水師人才再合適不過,軍方的人也不好反對,看著餘賡的表情就知道他是滿意的。
“陛下,武院這樣安排,青羊書院呢?”方克明總是他人的關注點不一樣。
“嗯,效仿吧,具體的你們說說看。”
眾人的目光忽然一下子都集中在顧言風的身上,顧言風無奈的一笑,看來還是脫不掉身上的政務枷鎖。
“陛下,老臣以為青羊書院就留在成都,可在漢陽、長沙、辰京、肅州、姑蘇、餘郡、豫章以及閩州各開設書院,這些年青羊書院在我朝已有執牛耳的氣勢了,這樣對各地學子不公平,我們要平衡各地方的資源。”
蒙琰想了一下,而後在書案上比比劃劃,過了好一會兒蒙琰喝乾了杯中的葡萄釀說道:“朕決定以在漢陽設大宣書院,青羊書院的基本人員和設施都前往大宣書院,其餘的依你們所想,在襄陽再增設一個學院,共計十間書院。”
兩院的事情談妥了,就來到了最難辦的事情了,裁軍。
“老虎,今天人都在,你說說你的難處,大家一起幫你。”蒙琰看向餘賡說道,裁軍是樞臺的事情,但卻也是最難的事情,根據統計大宣現有近兩百萬大軍,大軍的日常開銷確實是一個無底洞,塗山胤元為此事已經快瘋了。
“不怕諸位笑話,裁軍一事,老夫真是一點頭緒都沒有,老夫向各局下達了裁軍的文書,除了鄧昂以外,各地的回覆都是推辭,老夫能理解他們,都是朝夕相處的兄弟,下不了手啊!樞臺討論了幾次都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求助各位幫忙了,老夫無能!”
“老虎,不必如此,陛下今日召集眾人來主要就是為了幫你。”一直不說話的陳之慶從軟塌上起身說道。
“你躺下吧,不讓你過來非要過來,御醫多次勸你不要勞心不要勞心,你聽了嗎?!”蒙琰非常不悅,陳之慶的身體能拖到現在已經是老天開眼了。
“陛下,老臣現在每日裡喝藥躺著的時間有大半天,我若是再不出來走動人都得廢了,御醫說了每日處理公務不超過兩個時辰還是可以的,今日議事之後我一定回去休息。”陳之慶一邊笑著一邊氣若游絲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