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彧對這個回答並不滿意,大河百姓不願意遷這是肯定的,但是也不能沒了下文。

蕭彧緊鎖著眉頭說道:“告訴寧王,遷民之事是國策,金陵周圍田地荒蕪,只要願意過來的農戶皆給予三十畝良田,且減免稅賦三年。”

“陛下英明,百姓之福!”陳卓恭維道。

蕭彧實在是懶得搭理他,陳卓這些年一直襬出一副無能的姿態,但是私下裡與呂清晨關係極為隱秘,他們兩個以為自己不知曉,可是蕭彧知道的清清楚楚,只是他們這一股勢力還上不了檯面,加上戰事緊張,也就任由他去了。

“你也是我母族的人,當年也算得上青年才俊,這些年都幹了些什麼事!”蕭彧不滿道。

陳卓趕緊下跪拜道:“臣有自知之明,還請陛下責罰。”

就是這種態度,讓蕭彧實在氣不打一處來,但是朝堂上已經是儲誠和端木陽針鋒相對了,很多時候都影響自己政策的實施,其他人還不足以和他們二人抗衡,若是說還有點分量的也只有陳卓了。

“你起來!動不動就跪下,像什麼樣子!”

陳卓緩緩起身,頭低的更很了,幾乎都快掉到地上了。

“大戰已經結束了,朝堂也該恢復正常了,端木陽自朕起家時就追隨了,現如今朝堂百廢待興,朕打算讓端木陽晉位尚書令,儲誠為中書令,至於這麒麟臺令使朕決議讓你擔任如何?”

陳卓先是一愣,而後偷偷一笑,等了這麼久總算是等到這一天了,不過不能表現的太過明顯,於是恭敬的答道:“臣謝陛下隆恩!定當肝腦塗地以報陛下!”

尚書檯、中書行走加上麒麟臺三臺令使是蕭彧參考蒙琰原有的辦法設立的,三令未來也就是大寧的政務中心,是蕭彧最大的臂膀,人員的擢選必須是慎重的,端木陽和儲誠不管立場如何,能力還是有的,為了平衡二人,這麒麟令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陳卓身份地位乃至資歷在朝中都是凸顯的,由他做這個麒麟令目前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好了,別廢話了,六部人選你怎麼看?”

“呃,陛下,六部人選微臣不敢置喙,還請陛下聖裁!”

“朕只是問你!又不是讓你推薦!說!”

“吏部是天官,可與三令齊驅,此部尚書人選需多加謹慎,至於其他五部中戶部尤為重要,陛下,我朝雖是重民,但也不輕商,所以財貨一道還需一個得當的人。”陳卓秉著氣說道,說完之後更是一身汗。

這個回答讓蕭彧頗為滿意,總算是有點宰相的樣子了。

“嗯,吏部尚書朕打算讓孫牧接任,戶部尚書讓塗山錦元接掌,還有你回去告訴陳松一聲,朕打算召他做通政使。”

陳卓大喜所望,他做了麒麟令,陳松接掌通政司,這通政使雖然官職不高,但卻是天子近臣,來往奏報全部先經過通政司稽核再上達天聽,可謂是油差事,權力極大。

“臣代臣弟謝陛下隆恩。”

“行了,儲誠和端木在忙遷民的事情,這事情就由你草擬操辦吧,對了,聽聞你與呂清晨關係不錯,告訴他一聲朕給他兩個選擇,一是繼續擔任兵部尚書,二是去蚌島做節度使,你讓他好好考慮。”

陳卓帶著一身冷汗回到家中,陳松相迎以後見狀說道:“兄長,怎麼了?”

“陛下讓我擔任麒麟令,讓你出任通政使。”陳卓喃喃道。

陳松很是疑惑,問道:“這是好事啊!我陳氏崛起就在此時了,兄長這般卻是為何?”

“陛下讓我轉告呂清晨是繼續擔任兵部尚書還是出任蚌島節度使,讓他好好考慮。”

陳松頓時愣住了,而後笑道:“兄長,沒事,陛下只是在提醒你不要參與黨爭,至於呂大人那邊我覺得讓他出任蚌島節度使,蚌島接連遼東,未來朝廷一定會發展遼東的,陛下不是已經下旨,北慕四部牧民轉耕地嗎?”

陳碩不可思議的看著陳松,陛下是這個意思嗎?

“你確定嗎?”

“放心吧,你就告訴呂大人蚌島節度使的利害關係,呂大人一定明白的。”

陳卓無言,他還是不懂其中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