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一章 大一統·定遠大捷(四)(第2/2頁)
章節報錯
蕭彧沒有再和蕭燁談下去,而是讓他回府等待再次陛見。
“穎王的思路可能性很大,袁懷英前日進宮來遞交的軍報似乎也可以印證這一點,我建議讓於慶武和長孫冀向定遠靠攏,同時讓蕭湛調出一軍支援。”仲柔蘭悄無聲息的出現在蕭彧的背後。
蕭彧對仲柔蘭突然出現沒有意外,他已經習慣更是放縱仲柔蘭這樣的肆無忌憚,緩緩開口道:“我也認為是這樣,其實蒙琰已經在來往的軍報中提醒過了,只是我當時關注的是於慶武和長孫冀的異動。”
“那就這麼定了?”仲柔蘭感受到了蕭彧的決斷。
蕭彧起身伸了個懶腰,說道:“定了,蒙琰說要和東海人搶時間,應該是就是這個意思,明日召袁懷英進宮制定作戰計劃,咱們就在定遠和東海人決戰!”
“不過你還是最好派一個人過去監軍,於慶武沒什麼,這長孫冀可是越來越不聽詔令了。”仲柔蘭提醒道。
“哼!長孫冀朕還不放在眼裡,不過你說的對,總得給他些震懾,就讓燁兒去吧,親王監軍,合適!”
臘月十日,第二場大雪來臨前蕭燁抵達了豐縣,於慶武和長孫冀早早的就在豐縣大門外等候了。
“二位大將軍何必在此等候?”蕭燁看到於慶武和長孫冀後小跑幾步過來。
“臣於慶武,臣長孫冀拜見穎王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二人恭敬的行拜大禮。
蕭燁趕緊上前扶住二人,說道:“二位一個是我大寧的擎天白玉柱,一個是架海紫金梁,我是晚輩理當先行禮才是。”隨即蕭燁衝二人拱手彎腰。
於慶武恍惚間好像是看到了被俘時的宣太子蒙靖言了,謙恭有禮,不過隨即放下了這個念頭,蒙靖言是大宣的太子,未來承繼大統,而眼前的這個只是親王,不可同日而語。
一行人到了豐縣大堂後,蕭燁也不客氣,立即宣讀了朝廷的旨意,而後說道:“二位大將軍,陛下已經通報了宣軍,臘月十五日前所有大軍要集結在定遠周圍。”
於慶武和長孫冀相視一眼,懸在嗓子眼多日的那顆心終於放下了,陛下沒有斥責兩人,反倒是對兩人讚許有嘉。
“殿下,各路大軍已經向豐縣集結,徐州和廬州各遣一軍也在來的路上了。”於慶武回報道。
“那便好,現在東海人在做什麼?”蕭燁迫切的想知道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
“陛下英明,就近幾日東海人的動作來看他們向淮水移動的目的很明確,前日東海人已經對泗州城發起了進攻,不過宣軍的抵抗很堅定,至今泗州還在宣軍手上,不過···”長孫冀與宣松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同時長孫冀作為江東戰區統帥也負有講解的責任。
“長孫大將軍,可是有什麼難言的,不妨說出來一同參詳?”蕭燁看出來長孫冀有為難的地方,他猜測應該是宣軍的問題,雖然兩軍聯合,但是相互之間的關係很是一般,尤其是在寧軍這邊防備之心很重。
“定遠的諸葛宸部向我們提了兩個要求,一是要求我們撥付足夠的軍械和糧草給予定遠;二是要求東昌郡王開放關口,在大河地帶的宣軍靳輔要求參戰。”
“糧草軍械可以給,但只限定遠的宣軍,他們拿下泗州城後佔據黎城倉,不然就憑那點人馬哪裡能撐到現在,至於宣軍靳輔部想要參戰,這事兒還需要稟報朝廷請父皇決斷。”
於慶武一直在觀察蕭燁,他越發的覺得蕭燁是被遺忘的,他的決斷力和清晰的思維在年青一代絕對是首屈一指的,即便是太子在如此大戰在即之前也不會如此神閒氣定的做出這樣的冷靜的判斷。
“老臣以為宣軍靳輔部可以沿淮進入壽春,沿途有我們的人監視,作為備用的力量還是不錯的。”於慶武說出來自己的建議。
“於大將軍,不是本王矯情,東海人糾結四十萬大軍,咱們這邊加起來至少也有五十萬以上吧,難道沒有信心?”蕭燁疑問道。
“淮水!淮水是關鍵,如果我們在定遠和東海人決戰,他們的水師一旦沿淮水而上,咱們想回援也來不及,所以老臣以為可以讓靳輔部駐守臨淮關。”於慶武問心無愧的說道。
蕭燁想了一下,而後對於慶武拱手致歉道:“小侄孟浪了,還請於大將軍不要見怪。”
於慶武笑道:“殿下言重了,臨淮關也好,定遠也罷,宣軍都不能常駐,這江東終究還是我們的地盤,況且宣軍駐守定遠和泗州,本就是這次決戰的中心點,這場戰事結束後還能剩下幾人都說不準。”
長孫冀聽到後有些心寒,這於慶武算是大寧最為優秀的統帥了,同時也是最愛兵如子的,能說出來這樣的話可見他心底對宣軍的厭惡和狠心。
“既如此,我等三人一起向父皇稟明此意,相信父皇會讓叔父讓路的。”
“殿下,還有一事,請濟南的滕大將軍逼近海州,要讓淮水緊張起來。”於慶武說道。
蕭燁略做沉思,而後笑道:“大將軍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