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發現,自己還是太年輕,想的不夠周到。姜果然是老的辣,孃親威武。

劉婉其實是想買馬車,但這年頭,有馬車,對於一個普通農家來說太顯眼了。

現在家裡有馬車,尤其是在桃源村這種小地方,可比後市開保時捷更拉風。

退而求其次,換成騾車。

騾子也挺有勁的,走路的速度比牛車快一倍不止。

牲畜確實能夠節省時間,提高效率,像用牛車,他們回去村裡得快一小時,但是如果用騾車的話,半個小時或者半小時不到就夠了。

前面的牛似乎能察覺到他們想把自己換掉,哞哞地叫了兩聲。

劉婉笑了說:“你看,它聽到我們要換,還抗議呢!”

“娘,如果換了騾車,咱不得把牛車還給爺爺?”

王孝心裡覺得,把牛車還給爺爺,爺爺還不定高興,因為現在他們每天向爺爺租牛車,一個月也是一筆收入

自從有給租金後,大伯母他們現在看到自己去借牛車,不僅不會橫眉立目,指桑罵槐,摔摔打打,甚至還會開開心心地盼著他趕緊把牛牽走。

還不就是看中牛車能夠給他們帶來收入嗎?

王孝主要還是心疼爺爺。

自從他租牛車,有收入後,爺爺似乎在邱氏他們面前,都挺起了腰桿。

“咱們不租牛車往來鎮上,但可以租出來幹別的呀?比如在山腳拉個柴火,有時候敬兒需要拉木材,都可以用。”

劉婉。

“娘,你說的是,我懂了。”

王孝明白過來。

其實劉婉就是找藉口給王老漢一筆收入罷了。

這種收入不能夠直接給,畢竟分家出去,得講分家的規矩。

當時王大志分家後,分家文書上寫的是,他得給兩個老人一年200斤穀子,一兩銀子作為贍養費。

本來王大志死了之後,看劉婉瓜兒寡母的,王老漢有意把這筆費用給免了。

但是兩個兒媳婦都在背後嘀咕,不滿,王老漢挺為難的。

劉婉便說:“出錢出糧是他們應該做的,王大志人沒有了,錢糧他們還是會繼續給,贍養老人是他們的義務,不能壞了這個規矩。”

王老漢只能先暫時答應下來,準備他們生活要是著實困難就免掉,到時也有話說。

但沒想到的是,劉婉不多時,便把日子折騰起色,免贍養費的茬也就慢慢沒人提了。

人哪,總是要讓別人有所圖,有所指望才能夠得到別人的善意的回應。

現在邱氏和鄭氏被按著不敢蹦噠,尤其是邱氏吃了虧,還得對他們客客氣氣的,除了吃過一次虧,長教訓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

出租牛車的收入,邱氏覺得挺不錯的。

劉婉是看不上這點錢的,但是後來她發覺,正是這筆收入讓邱氏能心平氣和下來,不做攪家精,索性就長期租著牛車了。

王老漢對她一家不錯,劉婉也就願意繼續租牛車,讓王老漢在其它兩個媳婦面前能挺直腰板。

劉婉把這些道理和王孝掰碎了說,教他人情世故,見他欣然領悟,也挺欣慰的。

於是她道:“咱們明天去街上看看有騾子嗎?有的話就找一匹最強壯的。”

“娘,牛馬集市上可多了,我還看上了豬、牛,準備有空就去買回去養起來。

不過養之前,豬圈和牛圈先得蓋起來,還得把那塊荒地向村裡買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