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婉沒想到王敬做出的判斷,不是找人打聽的,而是透過自己所見所聞分析出來的。

果然,老爺子說得對,這孩子聰明;

老夫人說得對,這孩子心思細膩。

劉婉知道,在這封建的社會里,家族可都是血脈相連,牽一髮而動全身。

可能家族中有人當了高官,平時他清正廉明,你沾不到他的一分半毫好處,但若萬一這人得罪了皇上被處罰,那就是誅連九族,無一倖免。

王敬若是真進了工部,對他個人而言或是好事。

但像他說的那樣,一個外來人口,在工部肯定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長久在這樣的環境裡,不光對他個人不利,對於整個家族也是有極大的弊端。

賺不到太多好處,又時時刻刻擔憂著自己會不會得罪人,何必呢?

而且雖然工部有很多的資源,但是要想用這些資源也是要有條件的,基本條件應該就是:你能夠每一次都能順利完成上級的任務。

完成了任務,完成得很好,那是你應該做的。

但是萬一有一次完不成,上級肯定是要問罪的,之前所做的貢獻也化為煙雲。

萬一哪天哪個皇族突發奇想,弄出一個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工匠完不成,那還不是拿頸上的人頭來見。

一個小小的工匠罷了,在權貴眼裡,他們才不管對方是天才還是蠢才,能讓他們開心就好,不能讓他們開心的就只能變成一具屍體了。

劉婉這麼一想,不由得有些慚愧,道:“敬兒,沒想到你比娘活的還通透。

娘不該逼你去工部,你想怎麼做,就聽從自己內心的想法。”

“娘,我知道你也是為了我。

哪個父母不希望兒子出人頭地。

榮華富貴,在我面前唾手可得,但是我確實不想去工部受束縛,我想做一個鄉村的匠人,自由發揮,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還能賺到養自己的生活費用,我便覺得挺知足了。”

“行,知足者常樂,娘支援你。”

劉婉弄明白了王敬的真實想法之後,也就不再勉強他。

這對於劉婉來講,同樣也是一個挺重大而又艱難的決定。

如果作為一個想要子女出人頭地的孃親來講,她此時就應該拿出孃親的權威,讓王敬就範,去工部就職。

如此一來,劉婉在孃家有面子,回老家也能夠送人尊重追捧,光宗耀祖。

至於王敬夫妻分居兩地更不是事,她不是馬上要買宅子了嗎?

大不了到時把謝蘭花接來京城,一起生活就好了。

或許謝蘭花還會感激涕零,鄉下的村姑能有進城的機會,也挺不容易的。

這就像是一個能能力考上清北的孩子,最終被父母留在了身邊一樣,外人如果知道了,肯定都會為之扼腕。

當然,劉婉尊重王敬做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