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還嘗試做更精巧的飛鳥,比如說體型差不多有一隻野雞那麼大的飛鳥,能飛至十米高空,種種精巧的設計,讓王敬沉迷其中,不亦樂乎。

劉婉眼見小半年沒回家,孩子們都各有成就,她不禁喜不自勝。

看來,就算離開她,他們也有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

劉婉在王憐的陪同下,來到對岸的養殖場。

場裡豬牛成群,僱來的5個工人都很勤奮,一個月二兩銀子的工薪,讓他們一點都不敢怠慢。

無非就是喂喂豬牛羊,又不是什麼太苦的活,他們就把全身的力氣用到了伺弄牲畜上。

家裡諸事順利,劉婉回來心情很好。

這個家已經進入了運轉有序的良性環境裡,她不用在家發號施令,一切都能運轉正常。

劉婉覺得,接下來她可以規劃一下在大周朝旅遊的目標。

行千里路,讀萬卷書,這是劉婉長久以來就有的想法。

至於安全的問題,劉婉已經打聽過了,在大周朝這大半年來,氣候逐漸好轉,加上王敬的水車在全國推廣之後,農田土地大面積增加,作物的供水得到保證,大周朝的糧食產量陡然提升,整個國家似乎都有緩過一口氣來的感覺。

百姓上山落草為寇,那是逼不得已的想法,只要家裡還有一口米可以吃。哪個百姓願意上山為匪呢?

隨著糧食產量的增加,和預期可能增加,社會慢慢安定了下來。

劉婉心中那股想要四處遊走的想法,便開始蠢蠢欲動起來。

最主要的是她現在有了錢,可以多僱幾個護衛,保障自己的安全,也不必怕以後路上會遇到胡人或者劫匪的事。

不過這個想法她暫時先放在心裡,準備等過年之後再考慮。

至於行走的路線,她覺得可以去諮詢一下鄭誠,個他畢竟是有名的大儒,有他指點應該不成問題。

第二天,劉婉帶著鳳凰城的特產去拜訪鄭誠。

鄭誠自是把王禮誇了一通,說王禮明年去參加童生的考試應該沒有問題,秀才的話,如果順利也能拿下。

劉婉聽了倒是挺意外的,沒想到王禮這麼努力。

她知道王禮基礎差,比不得其他的同窗。

但看來勤能補拙,王禮的確是盡力了。

劉婉很為王禮高興,但她來的主要目的是諮詢鄭誠大周朝的地理風物。

鄭誠倒是沒想到劉婉會問這些,但這正好也是他的所長,於是在劉婉的詢問中,他不由侃侃而談,大周朝的地理風物。

對於鄭誠來說,世界還是扁平的,因此他對大周朝的認識也不全面,只是知道他所讀過的典籍裡有介紹的部份。

後來見劉婉問得詳細,便問她為何想知道這些,因為地理和她擅長的美食無關。

劉婉說,她覺得自己的美食只侷限於一隅,而每一地的美食都不一樣,她想要再提升自己做菜的手藝,就要嘗天下名菜,然後融匯貫通,所以打算去全國遊走一番。

但她對於大周朝的地理不是很清楚,所以便向鄭誠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