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到了再次分別的時刻,劉婉走前,依依不捨地給爹孃親自做了一頓晚飯,說等下次進京時,再多帶些當地的土特產做給爹孃吃。

老夫人、老爺子被她哄得很開心,一晚上倒是沒有哭喪著臉,臉上都帶著笑容。

可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他們擠出笑容,只是為了不讓劉婉出發前感受到異樣,再說了,哭哭啼啼的,送別也不吉利。

第三天,天稍亮,劉婉母子就出發了。

回家他們跟的是京城往南方去的鏢局。

因為吳縣令兩個月前已經回去走馬就新職了。

來的時候他們跟著吳縣令,安全有保障,回去的時候只能靠自己了。

路上並不太平,自然是跟著鏢局安全一些。

劉婉又恢復了布衣打扮,金項鍊、戒指等首飾自然都收了起來,不敢戴在身上。

而且為了不引人注意,劉婉還故意把臉化妝得老相了一些,粗糙了一些,看上去就像個平常洗衣做飯的婦人一般。

王敬也脫掉了細竹布的好衣衫,換上了平常幹活時穿的粗布短打。

這是為了路上安全,財不露富,沒有絕對的實力就不敢一身富貴打扮在路上逛。

這就相當於在黑夜裡點燃的燭火,不是要引誘飛蛾都撲過來嗎?

老爺子和老夫人還有三個哥哥,把劉婉母子送到了鏢局,看著他們馬車出發,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婉婉這次應該不久就會回來了吧?”

老夫人看著馬車逐漸消失於視線中,眼圈紅了,情不自禁喃喃地道。

“那是當然啦,她不回來,我們就去找她。”

老爺子開解老伴道。

劉松崗笑了,說:

“爹,娘,婉婉住在谷口鎮桃源村,到了那裡一打聽一個準,怕什麼?

再說了,敬兒也是在工部掛上名號的工匠了,回去官府也會多加照拂,我們就不用太擔心他了。”

“回家倒是不擔心,就怕這一路不太平。”

老夫人還真是憂心忡忡。

老爺子笑道:“你看看,婉婉陪你兩三個月還不滿足,現在她也是人家的孃親,的拖家帶口的,也得照顧別人。

好歹咱們已經知道她過得挺好的,該滿足了。

以前你不是說只要知道她的訊息就滿足了嗎?

做人可不能太貪心!”

老夫人抹了把眼淚說:

“怎麼能不貪心呢?我都恨不得拉著她別走。唉,等再過幾年吧,她餐館若是在京城越開越多,需要打理,也許到時就不一定回去了。

其實可以叫他們舉家遷來京城,到時候想看到她也不難,就咱們倆一把老骨頭,還能看她幾年啊?”

老爺子聞言,也是嘆了口氣,不好再說什麼。

劉松崗為了安慰二老,道:

“不如這樣吧,婉婉不在京城,咱們先幫她把那個小店做起來,要是店做好了,她自是樂意開得更多,在京城能賺錢,她肯定就會願意舉家遷來。”

“好,老大這個主意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