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謝鐵頭上前說話了。

王孝和王敬兄弟倆在吳縣令面前,不免有些露怯,他們畢竟只是10來歲的少年,見過最大的官就是王里正,聽到吳縣令問話,一時也不敢回答。

謝鐵頭見狀見多識廣,雖然面對吳縣令也感覺緊張,但仍強自上前補位,道:

“縣令大人,這隻老虎性子殘暴,吃過人肉,不是那麼好馴服的。

我們本來在王孝的組織下,準備了十數人,準備去圍剿老虎,但是硬碰硬,肯定非死即傷。

後來大家一起商量,得出一個最好的方案,就是設定捕虎籠,讓它能自己鑽進陷阱裡,這樣能最大程度避免傷亡。”

謝鐵頭繪聲繪色地講述了當晚發生的情況。

講到那幾只木鳥在空中灑血的時候,眾人發出了驚呼聲,看向王敬的目光多了幾分崇拜。

當講到王禮不顧一切衝進籠子,以身誘虎之時,眾人又紛紛誇獎起勇敢的小英雄來。

吳縣令聽得熱血澎湃,全身沸騰,誇道:

“不錯,真乃是大周朝最感人的打虎事蹟,幾位英雄救黎民百姓於虎口,又有急智,設計精巧捕虎籠,以身誘虎,終滅虎患。

我要把這些事蹟上報朝廷,給幾位請功嘉獎。”

吳縣領慷慨激昂一說,百姓都沸騰起來了,紛紛誇吳縣令真是個好官,愛民如子,體恤平民。

吳縣令聽到老百姓吹的彩虹屁,笑得嘴角都裂到了耳邊。

這不就是他最想要的官聲嗎?

吳縣令心情大好,又道:

“現在先將老虎押回縣衙,在衙口示眾十日,再行處置定奪!”

一眾百姓的情緒都被煽動起來,在被打虎英雄的故事感動之後,吳縣令巧妙的話題一截,百姓們自然就很容易就認為:

正是因為官府的支援,才有今天捕虎的成功。

別怪老百姓很容易被吳縣令洗腦。

因為這時候的老百姓,一百個人裡都沒有一個上學的,識字的更是一個村只有一個半個,甚至沒有一個。

民智未開,吳縣令稍一洗腦,功勞都是吳縣令的了,老百姓齊齊拜謝吳縣令,稱他為青天大老爺,彷彿吳縣令才是捕虎功勞最大的那個人。

謝鐵頭一行人把老虎慢慢運到縣衙外。

吳縣令著人在縣衙外搭一個棚子,將老虎連籠子置於棚內,著衙役日夜看管,公開展示,讓百姓圍觀,顯示他治下的成就。

吳縣令也當場兌現了100兩銀子的獎賞,而對於協助王孝捕虎的謝鐵頭等眾人也一人給了十兩銀子的賞銀,讓謝鐵頭等眾人喜出望外。

終於渡過了捕虎的劫數,王孝兄弟倆對謝鐵頭等前來幫忙的眾人感激不盡。

王孝表示後日在他家中設宴,請大家到他家吃席,以示謝意。

謝鐵頭也沒有客氣,豪爽地答應了。

一眾獵人也都是周邊的獵戶,大家沒想到還能拿到十兩賞銀,本來已經很滿足,見王孝如此懂得感恩,也都一一應承下來。

王孝兄弟倆回到家後,劉婉知道他們已經把老虎交到縣衙,順利完成任務,也鬆了口氣說:

“謝天謝地,總算逃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