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本來也是個勤快的人,見劉婉約她上山,二話不說,背上竹筐就和劉婉上山了。

王禮和王憐現在和劉婉很親,不會錯過這個和孃親在一起的機會,兩個小掛件也和劉婉一起上山挖竹筍。

幾個人互相幫忙,山上的竹林很茂盛,竹子幾乎是隔幾天就能冒出一個頭來,村裡人三不五時就會上山來挖筍。

上山挖筍挺辛苦的,筍尖雖然露出地面,但是往下還得挖差不多三、四十公分的坑,挖到根部,再用鋤頭剷斷根部,這才算是挖成功了。

挖一株筍還好,但挖十幾株筍,若是從來沒幹過農活,手皮肯定都被磨破了。

所幸劉婉吃過健體丸,現在身強體健,力氣大約相當於三個謝鐵頭,所以揮起鋤頭來,輕如鴻毛,往下挖掘的速度也很快,一個人抵得上三個人。

邊上的趙氏看到劉婉挖筍的速度也蠻吃驚,她沒想到劉婉這麼能幹。

趙氏在村裡已經算是體力比較好的女人,沒想到外表不是特別強壯的劉婉也這麼能幹活?

劉婉不怕趙氏發現她能幹,因為以前她在村裡沒有朋友,沒人知道她的勞動強度如何?

大家只是看到她的外表,覺得她嬌滴滴的。

劉婉一邊幹活,一邊心情很好地哼著小曲。

為了不風格太突兀,她哼的都是一些古風的歌曲。

“亂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

位卑未敢忘憂國 哪怕無人知我

臺下人走過 不見舊顏色

臺上人唱著 心碎離別歌

情字難落墨 她唱須以血來和

戲幕起 戲幕落 誰是客……

這是《赤伶》,歌很好聽,劉婉嗓音也不錯。

竹林裡泥土溼潤,空氣清新,春天蓬勃向上的生機,令人愉悅。

劉婉的歌在林梢中穿行,悅耳動聽,讓趙氏很稀罕,她笑著說:

“劉大娘,沒想到你還有一把金嗓子,這歌唱的可真好聽。比他們對山歌好聽多了。”

鄉下人自娛自樂,便產生了男女對唱的山歌。

幹活時,在山頭吼一嗓子,對面山頭就有人應和,很好地打消了勞動時的無聊沉悶,還能消解疲勞。

但野腔野調,不太講究,那種腔調就和辦喪事時的哭腔一樣,拖長了嗓子,咿咿呀呀。

喜歡的人喜歡,不喜歡的人覺得太難聽了。

趙氏正是不喜歡山歌調的那種人,所以聽到劉婉這古腔古調的歌還蠻喜歡的,讓劉婉教她唱。

劉婉也不怯場,原身的嗓子質量不錯,配上這首歌風歌曲,不要太完美。

劉婉有心教,趙氏認真學,一字一句跟著唱會了,接著自己又唱了一遍,很開心地說:

“太好聽了,和劉大娘一起幹活挺輕鬆,又有樂趣,以後記得來幹活叫上我。”

趙氏越來越喜歡劉婉了。

劉婉沒想到唱歌的技能還能在她交朋友的事上加分。

兩個人邊說邊唱,王憐和王禮也在邊上聽得如醉如痴。

尤其是王憐,用一種崇拜的眼神聽著孃親唱歌,她也跟著哼學。

別說,小姑娘腦子不錯,竟然學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