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請先生,我就是現成的先生。

孝兒,咱們去鎮上買文房四寶,以後每天晚上吃完飯,休息一會兒,每個人都在這給我學習半個時辰。我會從最簡單的三字經教起。

太複雜高深的我不懂,但是教會你們識字,完全沒有問題。”

劉婉信心滿滿地道。

常用字只要掌握一千個左右,就能應付平時的需要有餘。

劉婉不信,每天教兩個字,他們會學不會?

作為新時代的祖國花朵,劉婉從小在少年宮接受過古典文學的薰陶,唐詩宋詞也能記得五、六十首,教這些孩子綽綽有餘了。

她的目只是讓他們識字,不要做睜眼瞎,並不是要把他們培養成參加科舉的人才,所以要求沒有那麼高。

劉婉的態度很堅決,王敬雖然嘀咕,但也不敢反抗 。

王憐和王禮卻是挺興奮的,七八歲的孩子,正是求知慾強的時候,一聽能識字,他們都很感興趣。

吳慧一聽不用請先生,鉅額花銷能省下來,也不好說什麼了,而且她看出來,相公還挺想學的。

一想到相公能識字,她還是挺嚮往的,畢竟,識字的人在鄉村肯定大受尊重,走出去都不一樣。

“娘,你能今天晚上就教我們嗎?我看到王易安去鎮上學堂讀書,回來可得瑟了,穿著長衫都不和我們玩了。”

王禮天真地問劉婉。

王易安是里正的孫子。

全村裡正最有錢了,里正有4個兒子:

老大在鎮上開雜貨鋪;

老二是秀才,在鎮上侯龍書院當教書先生;

老三在老家和他一起生活,務農;

老四從軍了,聽說已經當了一個軍中的校尉。

反正里正在他們村絕對算是最有權勢的一位,要錢有錢,要人脈有人脈。

王禮說的王易安就是老三的大兒子,比王禮大兩歲,去年才去鎮上讀書的。

讀了書,當然和村裡一般的土孩子不一樣了,人家得瑟起來也正常。

劉婉見王禮被王易安刺激到了,主動提出來要學習,她也很欣慰,摸了摸王禮的小腦袋說:

“禮兒,咱還沒買文房四寶,明天我和你哥到鎮上走一趟,把文房四寶買齊了。

不過,現在我可以教你們怎麼打算盤,正好你三哥把算盤也做好了。”

“好。”王禮兩眼閃現光芒,看出來很興奮。

劉婉大家都圍上來,看看桌上的油燈,心裡暗暗拿定主意,等明天去鎮上還得買些蠟燭,可不能因為夜裡讀書識字,把眼睛搞近視了,現在可沒得配眼鏡。

劉婉上學時,她老家在十八線小縣城,當年珠算也是選修課,老師還是有認真負責地教了,沒想到如今還派上了用場。

王敬在做算盤的時候,頗費了一番功夫,但他萬萬沒想到,做算盤難,打算盤更費力。

他的5根手指就像雞爪一樣,要開撥算盤珠如撥千斤一般,可把他累死了。

“行啦,剛才只是讓你們簡單感受一下算盤的打法,最重要的還是要先背好口訣,咱們先從加法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