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別說,劉婉比原身會做人多了,透過王敬一事,她也深刻認識到,上陣還需父子兵,誰家兒子多,拳頭多,別人家就不敢小覷。

這是鄉村重要的生存法則。

要不然,農村為什麼都想生兒子?

那也是沒辦法,如果都生女兒的話,年幼時肯定被人欺負。

除非女兒長大了,嫁的男人有能耐,那又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娘,你們放心去吧,我們肯定會在你們回家前,把豌豆和茶油籽都處理好。”

王憐有了肉包的激勵,也有了勞動的動力,一臉認真地保證道。

“孝兒,咱們要用牛車,我和爺爺說一下,你先把東西裝上車,等我一會。”

劉婉一拍腦袋,這才想起來。

沒錯,昨天回來比較晚了,牛車也沒直接還回去,綁在家裡屋前吃草。

今天又要去鎮上,帶的東西多,不可能走路去。

“好。”王孝規矩地點頭。

一聽和長輩打交道的事不用他去,王孝高興得很。

他就是個老實幹活的人,嘴笨,心裡什麼都懂,卻不擅長表達。

讓他去和爺爺說借牛車的事情,他覺得很為難。

因為牛是農家的寶貝,能借一次就很好了,繼續再借一天,王孝覺得這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現在孃親要自己去解決,王孝心裡一下子就輕鬆了起來,他篤信劉婉一定能順利把牛車借來。

劉婉從屋裡拿了一罐的茶油,一罐的豆蓉醬,放在竹籃裡,往王老爺子家快步而去。

“劉大娘,你這麼急,是去哪呀?”

路上,有村民竟然三三兩丙地衝她打招呼。

劉婉愣了楞,一時沒反應過來。

因為是寡婦,再加上以前在村裡人緣不好,所以劉婉出門,很少有人會和她主動打招呼。

她主動向人家打招呼,人家都不一定理她,還會嫌她晦氣。

沒想到這回還有人主動和她打招呼?

劉婉定睛一看,這些打招呼的,都是來找她家賣過豌豆的村民。

果然,人都是趨利避害,有利益管她是不是寡婦,晦不晦氣?

只要能給自己帶來利益的,就是同一個戰壕的姐妹。

劉婉也不小氣,她落落大方地一一回應。

這種鄉村的招呼也就是打個意思,體現下互相尊重。

劉婉回應著,邁著小碎步就到了王老漢家。

村民見劉婉最近經常去王老漢家,王敬出事,王老漢還為他們娘倆出頭了,便都覺得,劉婉跟公公婆婆好像處得還不錯。

“大志不在了,劉婉和公婆的關係好象還變好了。”

“那是當然,以前沒處好,是因為大志不爭氣,現在大志都不在了,人死為大,還有什麼仇解不開的啊?”

村民端著碗在家門口吃飯,順便在背後八卦,心裡門清。

前段時間大家覺得王大志死了,劉婉帶著那麼多兒女,沒準就得外出乞討過活了,沒想到劉婉卻一掃頹勢,還支楞起來了,讓村民們很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