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皇篇 第三十一章 聖武造極(第2/2頁)
章節報錯
修羅魁首的確認儀式異常簡單,三言兩語就結束了。一種衛兵呼啦啦撤出了修羅後山,洛千準備先在宿樓休息好好休整一夜,再出發上京。
三年試煉,洛千心志亦成熟許多,不像初來時那般懵懂無知。自從繼承了建極傳承,無論眼界、心性都高了不少,對於朝廷封賞也沒了多大興趣,只想一心提升修為,因為在這個世上實力才是一切。
不過既然有這個機會,去上京見見世面也好,從出生到現在還沒去過繁華之地。
這三年日日過得提心吊膽,神經一直處於緊繃狀態,現在終於塵埃落定,也需好好調整一下心境。
宿樓之內空無一人,洛千一人走在樓道之中,三百人埋骨修羅後山,獨自好一陣唏噓。
夜晚洛千坐在床鋪之上,此刻心中牽掛的只有兩人,一個是弟弟洛百,一個就是蕭翎。
自從掌握洛書之後對於兩人的情況,洛千已經推演過數次。這一年間洛百的行蹤一直飄忽不定,而蕭翎卻一直停留在西南方位,不過與自己距離甚遠。
馬上要從修羅門出去了,從此有了自由之身,洛千當然想要第一時間找到這兩個自己最親近的人。心中擺出洛書格局又是一番推演,蕭翎落在西南死門,飛鳥跌穴吉格,下臨九地,上乘天輔吉星。
洛千略作思索,依照格局看來,蕭翎應該是隱藏在西南某地,吉門吉星,境遇應當很不錯,莫非被花臉男子帶走後另有際遇。不過蕭翎藏身之地離此相距甚遠,若是冒昧去尋找,恐怕如大海撈針一般。
又起一局,推演洛百,虎坐明堂兇格,下臨騰蛇,上乘天柱兇星,看似虎虎生威,實則危機四伏。皺起眉頭,莫非弟弟有難?洛千自小對弟弟十分關切,算到弟弟有難,一時間思緒難眠。
打定主意,明日一早起程先找到弟弟再說。
天微微亮,洛千便起身出了宿樓,順著道路下山去了。
修羅門前衛兵排列緊密,各個精神抖擻,自從遇襲之後,朝廷加強了修羅門的守衛,職守的衛兵也不敢懈怠。
前遞上黃銅令牌,衛兵查驗過後紛紛投來一股敬畏的眼神,牽來一批駿馬交於洛千,並遞上一包盤纏,其中不乏金銀細軟。
洛千心中輕笑,曾幾何時這些最低階的衛兵也需自己仰望,如今卻要向自己點頭哈腰,這世道果然是實力為尊。
修羅門外,崖壁之上兩行劍體字依然深深刻入山石之中,彷彿守在這裡注視著修羅試煉的風雲變幻。
“不做書山清淨客,屍山血海化修羅”洛千輕輕唸了一遍,過往種種歷歷在目。
回首三年時間,恍如隔世,此間種種無一不是驚心動魄。
來時懵懂年少,去時翩翩少年。
悲歡離合,血雨刀光,天緣奇遇,生死一線。
飛身而起,碧落長劍輕吟一聲出鞘,長劍流光,劍走龍蛇。
寶劍歸鞘,崖壁之上又添兩行銀鉤鐵畫。
“一劍倒懸乾坤錯,獨攬青天斬神佛!”
長出一口氣,策馬絕塵。
小鎮,街頭。
一座茶棚頗為熱鬧,販夫走卒、流民閒漢將一座小小茶棚圍了個水洩不通。只因這茶棚中今日來了個說書先生,只見那說書先生人前搖扇 ,醒木拍桌,嘴裡唱到:“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侯商周。五霸七雄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青石几行留名,北邙無數荒丘。前人播種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一首定場詩唱的陰陽頓挫有滋有味,只把周圍看客勾上癮來。那說書人唱了個喏,又把在做看客幾番恭維,這才張口說道:“列為看官,話說一條耕牛半頃田,收也憑天,荒也憑天!朝廷下令重開修羅門,皇榜一出,卻惹得江湖之中煙塵四起。明爭暗鬥,暗鬥明爭,究竟為那般?有人可能不知,這修羅門到底是何方神聖,竟能惹得多少江湖兒女寧可粉身碎骨也要拼的一個名額。原來那修羅門本是我朝聖武皇帝收羅天下武功秘籍之處,後來為了選拔軍中將領,特將修羅門設為試煉之處,每次有三百人進入修羅門,三年時間內修羅門中一應武功秘籍可隨意修煉,但這三年之中入門試煉之人要相互廝殺,直至僅剩一人存活,最後存活之人方可從中走出。聖武皇帝平定四海,文治武功,天下承平,因修羅門試煉過於殘酷,下令停止修羅試煉。但每代皇帝都要秉承聖武皇帝尚武之風,繼續蒐羅天下武功秘籍,並將武功秘籍藏於修羅門內,並派重兵看守。有傳言修羅門內有一座藏書樓,裡面的絕世武功秘籍已經堆成了山。十八年前,一介書生王之維入修羅門試煉,三年之後一人一劍破門而出,出山之後率三千修羅軍七日之內橫穿祁連雪山,血洗北燕上百部落,直殺到北燕王庭之外不足百里,那北燕國也有能人,北燕大祭司慕容風乃是北燕第一勇士,和王之維大戰三天三夜,最終還是不敵王之維手中長劍。北燕無奈之下只好上書我大雍請和,這才換的我大雍國泰民安。江湖傳言王之維在修羅門之中得了上古劍仙傳承,方能在三年之內成就如此非凡武藝。其餘諸事暫且不表,咱們今日專說一說這劍仙傳人王之維。”說書人醒木一響,押了一口茶。
人群之中有一壯漢喊道:“王之維已經聽了幾百遍了,換個新鮮的!”
那說書先生微微一笑也不生氣,一抖摺扇:“好!好!好!我且問你,王之維自北燕大勝而歸,皇上封他為天策上將,那王之維為何封金掛印,拒不受封?你若能說出原委,今日你想聽什麼,悉聽尊便!”
方才那壯漢一時答不上來,只好又問道:“那你倒說說是為啥?”
說書先生又將摺扇一抖:“且聽我細細說來!話說王之維自北燕大勝而歸班師回朝接受封賞。皇帝率領文武百官出城門十里相迎,此等大禮自我大雍開國一來從未有過,王之維蕩平祁連山立下不是功勳,當此大禮也說的過去。只說當日,皇帝為表彰王之維的功績,特下令封王之維為天策上將,可王之維竟說自已因為和北燕國大祭司在俄博嶺一戰,雖然剩了慕容風,可自己也受傷頗重,需要休養幾年,不適合入朝為將。王之維雖然拒絕了皇帝的封賞,但皇帝並未收回成命,而是當即下旨,天策上將一職只為王之維一人虛席以待,待王之維傷好之後再行上任。可誰承想,王之維當時辭官而去,一走竟是十五年,從此杳無音信。要說王之維當時為何拒不受封,此間內情,在下倒略知一二,有傳言說王之維之所以不接受皇帝的封賞,乃是因為遠嫁北燕的長樂公主。”
此話一出,在座無不譁然,王之維在大雍基本上是家喻戶曉的人物,王之維辭官的原因在民間也有諸多猜測,各種流言四處傳播,但沒有一條得到佐證。和長樂公主扯上關係的說法還是頭次聽說。
那說書先生又接著道:“有傳言說王之維拒不受封離朝而去是因為長樂公主,當初北燕突然發難,圍困黑水城,我大雍猝不及防吃了大虧,只好和北燕請和。沒想到北燕國竟然獅子大開口,提了諸多條件。其中一條就是要求大雍送一名公主去和親,皇帝雖然同意了,可是北燕國離上京隔著千山萬水,而且地處偏僻荒漠草原,條件極其艱苦。沒有一個公主願意嫁過去,都是自己的親生女兒,皇帝也不好強行逼迫。公主遲遲不嫁,北燕那邊還以為大雍要反悔,又發兵圍了黑水城,並且揚言公主一日不嫁,就要沿著黑河屠一個村莊,殺到血水染紅黑河水為止。情況萬分緊急,最後還是長樂公主主動請纓,遠嫁北燕,才保住了黑水城將士以及黑河沿岸百姓的性命。可這和王之維辭官有什麼關係?這事還要從公主遠嫁路上說起,話說送親的官兵把長樂公主一路送到了北燕王庭,送親隊伍返回上京覆命之時,皇帝親自詢問長樂公主的情況,那領頭的將軍說:“公主殿下一路都好,只是過焉支山那幾日似乎心情不佳,很少下車活動,那一日隊伍到了黑河邊上,公主在黑河邊回望故土,吟了兩句詩,說的是:“羅衾不耐北地寒,半卷寒山伴夜眠”。寒山乃是王之維的別號,王之維入修羅門之前乃是天下有名的才子,他的詩集就叫《寒山集》。皇帝一番調查才知道長樂公主素來仰慕王之維的文采,上京城文風興盛,凡是有王之維入席的文壇詩會,長樂公主都會參加,雙方時常交流心得。王之維也對長樂公主的文采頗為欽佩,雖不及男女之情,但也互為流水知音。有人傳言王之維馬踏北燕乃是為了震懾北燕王庭,使之不敢怠慢了長樂公主,拒不受封也是因為長樂公主遠嫁而對朝廷心生不滿。”
那說書先生話音未落,只聽轟隆一聲,整個茶棚瓦釜崩飛,煙塵瀰漫,茶棚周圍四根立柱齊腰而斷,屋頂落下的茅草瓦片將那個說書先生和店家一併埋在了其中。周圍的個人雖沒有遭到波及,但也被濺起的塵土弄得灰頭土臉,一時人聲沸騰,場面失控。
只聽得遠處一聲厲喝:“長樂公主乃我大雍巾幗英雄,豈是爾等街頭凡夫能夠議論!再敢亂嚼舌根定斬不饒!”
那聲音彷彿近在耳邊,又令人琢磨不到,說書先生從茅草中坐起身來,頭上插滿茅草,彷彿頭戴了一個草帽一般滑稽可笑,被這聲音嚇得癱坐在地上。
洛千離開修羅門,心中連翻推演,一路馬不停蹄,五六日不曾歇息,終於趕到陳州境內。坐在茶攤之中略作歇息,心中再次推演洛百方位,不想聽到這說書先生一番胡言亂語。
他也曾聽蕭翎講過長樂公主遠嫁北燕的故事,心中對這名心繫百姓安危的公主十分敬仰,說書先生信口開河,詆譭長樂公主清譽,故此忍不住出手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