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曾經輝煌的欒氏家族從此退出了晉國的春秋舞臺,但晉國的歷史風雲還是繼續著的。此時,叱吒風雲的當然是範氏家族族長及晉國中軍元帥範匄,以及他那位精於權謀的兒子範鞅。

徹底掃清了曲沃叛軍後,範匄立即下令,全面向正在撤退的齊軍發起報復性的打擊。

咦,齊軍不是早撤了嗎?怎麼還在晉國境內?是的,齊莊公一步錯步步錯,他已經完全失算了。齊莊公的失算在於他沒想到曲沃這麼快便被攻破了,這完全亂了齊莊公的部署。

按齊莊公既定的策略,他要與欒盈合兵於絳城,而非是去救被圍困在曲沃的欒盈。他堅定認為,齊軍既然出兵了,那便必須要穩、狠、準,目標就是絳城,而不是去救什麼曲沃。所以他一直幻想著兵鋒直指新絳,與已經進入新絳的欒家軍裡應外合,使晉國陷入完全的被動。

可惜,齊莊公本來是信心爆棚,自認為這一次可以收拾了晉國。所以一開始迅速推進,推進太快了,自己的戰線拉得太長。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如果不拿下新絳或者其他重要可供補給的重鎮,那軍隊的後勤補給將出現重大問題。

齊軍是攻佔了不少晉國重鎮,也得到了補充,一切太順利了,讓齊莊公的好大喜功毛病犯了。於是,一邊是欒盈在新絳苦苦攻打晉宮,一邊是齊軍停止前進,搞什麼休整部隊建什麼京觀浪費了珍貴的時間。

等到欒盈被擊敗,從新絳逃回曲沃,晉軍圍困曲沃時,齊莊公便心生怯意,認為晉軍實力強大,這麼快便讓叛軍被圍困。可以說,齊莊公是徹底亂了方寸!

就這樣,齊莊公喪失了最好的時機,他就在距離絳城不到一百里之地等待著。直到晉軍全面平定叛軍的訊息傳來,齊莊公終於慌了:“快撤快撤。”就這樣,對晉國這一場本計劃周詳的軍事行動,變成了完整意義上的虎頭蛇尾之戰。

但齊軍深入晉國境內,是你想撤便撤得出來麼?齊莊公不慌才怪哩,因為齊軍進入晉國境內,中間必須經過衛國,另外還有一個每天都念咒巴不得齊國倒黴的鄰居魯國。如果,我們還是說如果,齊軍與欒盈的叛軍在晉國一舉殲滅了晉軍主力,或者說齊軍助欒氏家族叛亂成功,那一切都沒關係,無論是衛國還是魯國或者說還是莒國這些晉國小弟,誰都不敢放半個屁。但現在是晉軍順利平叛,那齊軍豈不是陷入到了以晉國為首的中原諸侯聯盟的團團包圍了麼?

範匄可不是齊莊公,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收拾齊軍了,聽說齊軍撤退,範匄迅速調集軍隊追擊,齊莊公率領齊軍跑得也算快了,一路上丟棄大量輜重,輕裝逃跑,但是後續部隊還是被晉軍給追上。

於是,一場狼追羊的驅逐戰便展開了,齊軍根本沒有任何戰意,齊莊公就想著快跑回齊國,留在晉國境內太危險了,所以簡單部署了一支斷後部隊後,死命逃跑。

斷後的部隊是由齊國大夫晏嬰之子晏氂負責的,結果可想而知,斷後的齊軍被全殲,晏氂被俘!但至少,齊軍還是撤出了晉國境內。

由於晉國剛剛平叛,作為中軍元帥範匄有大量的事務要處理。比如搜捕欒氏殘餘黨羽、欒氏家族那麼一大片的利益要重新分配等等。政治經驗極其豐富的範匄下了兩道命令:命令晉軍停止追擊,他需要在不遠的將來,組織規模龐大的聯軍討伐齊國。

第二道命令是給魯國、衛國、宋國等中原諸侯:大家各自出兵,打擊已經潰逃的齊軍!

於是,每天都在唸咒巴不得齊國倒黴的魯國興奮了,魯國先是舉兵封鎖了齊軍回撤之路,迫使齊軍繞道。衛國也出來了,與魯國一樣,他們封鎖了齊軍回撤之路。是的,直接攻擊強大的齊軍,這兩國在晉軍已經撤了的情況下貌似都沒多少膽氣,但是以保衛邊境的名義加強自己國土邊境的防備,阻止你齊軍進入那是完全做得到的。

齊莊公無奈,只好率軍途經莒國。莒國就在齊國南邊,繞莒國當然也是可以回到齊國的,但莒國也是中原諸侯大聯盟中的一員啊。所以當齊軍到了莒國時,莒國也是作好了痛擊齊軍的準備的。

在齊莊公眼裡,齊軍再怎麼樣,要收拾你小小的莒國應該是不成任何問題的。但問題還是來了,莒軍頑強阻擊齊軍,而齊軍又擔心著身後晉、魯、衛等軍是否會很快趕上,所以士氣低落,硬是被莒軍打了個落花流水。

這一次,最倒黴的是齊莊公,他大腿中了一箭。但不管如何,總得逃回齊國吧,不要說大腿受傷,哪怕是大腦受傷也要回國啊。由於齊軍是倉皇而撤,所以不敢在莒國戀戰,齊莊公鐵青著臉,下令組織第二輪對莒軍的攻擊,命大夫杞梁和華周兩人率一支部隊趁夜透過狹道,突入到莒國都城外以誘莒軍主力。自己則率大部隊抄另路而撤退。

應該說,齊莊公是有一定的軍事指揮能力的,事實也證明他的這一舉措是得當的。杞梁和華周臨危受命,天明時已經率軍抵達了莒都郊外。莒軍就這樣被這支小股部隊牽制,可憐這支小股部隊,除少數兵士逃出戰場外,大部分將士戰死沙場!

齊莊公率著敗軍終於回到了臨淄,此時的他終於擔心害怕了。他知道,晉軍很快會來報復。此時的範匄呢,確實已經在策劃報復齊國的軍事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