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晉悼公 第18節 逼陽之戰(下)
章節報錯
由於逼陽準備充足,聯軍居然一時難以攻下,圍城已愈二十多日,逼陽固如磐石。按理,城裡的糧草也應該耗得差不多了,荀偃、士匄令人打探,忽然得報,說逼陽城糧食堆積如山!
啊?不可能吧,荀偃、士匄親自檢視。果然,遠望去,逼陽城居然有一座貌似糧食堆積出來的小山,那黃燦燦的不是小米又是什麼?而且,不時有逼陽軍率隊從山上搬米。
看著這座米山,荀偃、士匄倒吸了一口涼氣,逼陽糧食如此充裕,那圍困還有何意義?到最後,逼陽還有糧食,反倒是聯軍的糧草要成為問題了。
荀偃、士匄急報中軍元帥荀罃。荀罃本來便很火大,因為他原本便不想打逼陽,都是荀偃、士匄貪功,搞什麼打下逼陽送給宋國,以鼓勵忠心追隨晉國的諸侯。此時聽說逼陽城內糧食充足,不禁擔憂起來。
荀罃親自登高望逼陽城內,果然發現這座糧山,他大為驚疑,驚的是如果逼陽有這樣的糧食儲備,那要圍城之策是沒戲了。疑的是,糧食怎麼露天而堆?他取出一支箭,拉滿弓,遠遠向糧山射去。
箭至而落,咦?怎麼不沒羽而入糧山?荀罃再射了一箭,同樣羽箭至糧山便掉到了地上。荀罃再射了一箭,一連三箭,都是箭至而落地。荀罃登時明白了,他對荀偃、士匄道:“假的,那只是一座小石山,逼陽人為了迷惑我軍,故意將糧食灑在山上,讓我們以為城裡糧食充足,以亂我軍心。”
原來,這的確是逼陽人的計策:將城內的土山用金燦燦的小米將其覆蓋,遠遠望去就是一座碩大的米山,讓聯軍以為城內糧食儲備豐足,再加上逼陽城確實城高牆堅,易守難攻,聯軍攻城數次不下,圍城又無用,便會撤軍。
荀罃命令荀偃、士匄繼續攻城。
但令荀偃、士匄沒料到的是,老天空降大雨!原來,雨季來臨了。雨季是老天爺貌似來助逼陽守城的,一邊幾天降大雨,聯軍駐地受淹,積水三尺。被水浸泡的將士們有的開始生病,再加上逼陽久攻不下,聯軍士氣極其低落。
荀偃、士匄見大雨下個不停,逼陽城附近泡水、薛水、漷水、泗水等河流已經暴漲,嚴重威脅聯軍安全,於是擔憂起來,便赴中軍見荀罃道:“元帥,我等本以為逼陽城小易克,誰知久攻不下。現天降大雨,河水暴漲,泡水在西,薛水在東,漷水在東北,三水皆與泗水相通,不多日這裡將汪洋一片,我等擔心大軍受淹,不如暫時撤軍,逼陽城等以後再圖吧。”
荀罃正在中軍帳研究一把弩機,聽兩人說要撤軍班師,勃然大怒,順手操起案上弩機便向兩人摔去,幸虧兩人躲避得快,只見弩機摔至地上散成了架。
荀罃大罵道:“一開始,老夫便說過,逼陽本不是此次聯軍目的,你等卻唆使主公去攻逼陽。老夫也說過,逼陽城雖小,但城高牆固,短時間很難拿下。是哪個說數日內定可攻下?現在快一個月了,拿又拿不下,碰到點小困難,就慌了要退軍。大軍到此,是來旅遊的麼?想來便來,想撤便撤,這是哪門子的統軍法?今限你倆必須於七日之內攻下偪陽,若攻不下,提著來見老夫吧!”
兩人被罵了個狗血噴頭,見荀罃怒成這樣,不禁畏懼,知道這下可不是鬧著玩的。回營後,將魯國、曹國、邾國三軍統帥及本部各將領齊召至帳中,士匄陰沉著臉道:“從今日起,不分晝夜攻城,六日之內,務必拿下逼陽。如果拿不下,一律軍法從事!”
按新的攻城部署,四國聯軍不再輪番攻城,而是齊頭並進,多點攻城。荀偃、士匄身先士卒,冒雨攻城,四國聯軍將士更不顧矢石如雨。逼陽守軍哪裡顧得過來?
到第五日,城裡滾木、擂石、箭矢都用盡,荀偃親自率領晉軍攀上城牆,開啟了城門,聯軍一湧而入。逼陽守軍與聯軍展開激烈的巷戰後,最終不敵,逼陽終於被拿下!
公元前563年5月初8,古國逼陽被滅。晉悼公令人將逼陽人盡遷至霍邑,逼陽送給宋國。但這一次,小上的逼陽城,自4月初9起,面對著超級大國晉國率領的晉國、齊國、吳國、宋國、魯國、衛國、曹國、莒國、邾國、滕國、薛國、杞國、小邾國共13個諸侯國聯軍,絲毫不懼,足足抵抗強敵一個月,創造了逼陽在春秋時期規模雖小但智計百出、英雄輩出的戰爭奇蹟,逼陽古國譜寫了一場可歌可泣的不畏強敵奮勇抗擊侵略的歷史。
這是逼陽人的驕傲,是古國逼陽留給我們的一段經典歷史文化!二千五百年後,就在古逼陽這個地方,又迎來了一場抗擊強敵侵略的戰役,那就是臺兒莊戰役,是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一場著名戰役!同樣歷時一個月,同樣重創了侵略者,殲滅了日軍大量有生力量,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堅定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信心,鼓舞了全民族計程車氣,改變了國際視聽,是抗日戰爭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