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晉平公當然是少年兒童一個,他沒有其父親晉悼公少年時那樣的神武。但這個時候,由於不少重要人物去世,晉國人事也需要變動了。原太傅士渥濁去世,由叔向(即羊舌肸)擔任太傅,為眾大夫之首。中軍司馬張孟去世,由其子張君臣擔任中軍司馬,提拔了祁午、韓無忌之子韓襄、欒黶之子欒盈、士匄之子士鞅為公族大夫,程鄭去世,由虞丘書做乘馬御。

晉悼公自遷延之役後,便對晉國的軍隊進行了改制,將原來的四軍全面改制成三軍,畢竟,按規定,象晉國這樣的國家,最多也只能設三軍。那就意味著原來的新軍被裁撤了,也意味著原來由欒黶一手掌控下軍與新軍,現在只掌握了下軍。

很顯然,晉悼公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期,他還是在關注著欒氏。在他的心目裡,想當年欒書弒君,而現在的欒黶由於軍權過大,在整個晉國六卿班子裡,欒氏相對比較狂。

晉悼公是詳細瞭解過遷延之役的具體情況的,對欒黶居然敢違抗荀偃的部署,荀偃雖然搞什麼亂七八糟的“唯餘馬首是瞻”,但畢竟是自己任命的中軍元帥,你一個下軍元帥怎麼可以不與主帥意見一致?

如果不是欒黶先率下軍和新軍回撤,便不會有欒針和士鞅再次違犯軍令找秦軍決戰,最後欒針戰死,士鞅出逃。

如果因此欒、士兩家鬧起矛盾,鬥爭起來那士氏可鬥不過欒氏,所以,晉悼公以遵守禮制為由,藉著此時新軍帥佐並未任命之際,裁撤了新軍。

好了,我們再提一提此時的晉國三軍帥佐,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接下來的晉國將要面對的最大問題便是內部權力鬥爭問題。權力鬥爭,就是三軍帥佐之間的恩恩怨怨問題。

中軍帥佐:荀偃、士匄;上軍帥佐:趙武、韓起;下軍帥佐:欒黶、魏絳。

令人想不到的是,遷延一役雖然沒傷秦國根本,但秦國還是被強大的晉國為首的聯軍所震撼,主動求和,並將士鞅給放了回來。

於是,晉悼公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候,再次為緩和士氏、欒氏矛盾作了一把努力,承諾讓欒黶之子欒盈擔任公族大夫,同時有意提拔士鞅擔任公族大夫。

只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正年富力強的晉悼公會突然因病而逝。所以,提拔任命的事,最後是交給了晉平公。晉平公將父親的喪事辦完後,便遵囑完成了這次人事任免。

人事問題解決了,那便要幹活了。晉平公首先要處理的便是魯國的事。

前面講了魯國與齊國的關係,說到齊國教訓魯國是常態,而魯國是不敢聲張的。但其他國家如果敢動一下魯國,那魯國肯定是立馬向盟主晉國彙報的。

這不,公元前557年,剛剛辦完晉悼公喪事的晉平公,便接到了魯國的報告:莒國和邾國聯合進攻了魯國。

中軍元帥荀偃便開始忙了。按慣例,立即通知各諸侯召開國際會議。

公元前557年3月,晉國召集魯國、宋國、衛國、鄭國、曹國、莒國、薛國、杞國、邾國和小邾國在在湨梁(今河南省濟源市西)召開國際會議,這是晉國新君即位以來的第一次國際會議,各國當然都重視了,都由國君帶著卿大夫參加會議。

這次會議當然是邀請了齊國參加。齊國本也表示會參加,但國君齊靈公不但沒參加,本已參會的齊國上卿高厚居然逃了會!

所以,最後參會的諸侯中,便沒有齊國。會議透過了國際新秩序相關規定,要求各諸侯國退回互相侵佔的土田。由於莒國、邾國連續侵犯魯國,會議決定拘捕了邾國國君邾宣公和莒國國君莒犁比公!

這兩個國君倒黴伐?屁顛屁顛來參加晉平公即位後的第一次重要國際會議,但居然在會上被逮捕了!應該說,這是非常不講道理的。但晉國就是這麼蠻橫,誰敢有意見?

很顯然,這不是晉平公的意思,這隻能是荀偃的意思。由於晉平公太年幼,荀偃自認為現在自己是老大的感覺了,他要發發威,正好有個機會給莒國、邾國點顏色瞧瞧,於是就逮捕了參會的兩國國君。

理由早就找過了:兩條罪狀,第一,居然無禮諸侯盟主晉國,未經晉國同意,兩國興兵討伐魯國;第二,據說與楚國有來往。

這個年代,與楚國有來往的隨了楚國原來的附庸國外,中原諸侯中也就剩下許國、陳國、蔡國了,還有便是被中原列為東夷的徐國等小國。莒國和邾國一直在中原勢力範圍內,居然敢與楚國來往,必須嚴懲。

晉悼公在時,魯國已經向晉國喊過冤,要求晉國教訓莒國和邾國,至少是同意魯國討伐這兩國。由於晉悼公生病,後來還病死了,所以這事便拖了下來。這些荀偃當然是很清楚的,所以他便借這個機會,嚴懲了莒國和邾國。

當然,這些也是荀偃為自己立威的手段。甚至,在最後的盟誓中,荀偃認為,雖然各國國君都親自參加了,但由於主盟國晉國國君晉平公尚幼,那就由各國上卿來完成盟誓吧。於是,春秋史上一次相當奇葩的會盟便誕生了:在各國國君都參會的情況下,最後卻是由各國的卿大夫來完成盟誓!

這叫什麼?這就叫大家都可以不把自己的國君放在眼裡了,發號施令的,已經是各國卿大夫了,而不再是你國君了。春秋到了這個時候,各國卿大夫的權勢已然是超越了國君。

如果晉悼公尚在,誰都不敢造次。但現在是連晉國都淪為由卿大夫說了算,其餘各國本就卿強君弱的態勢馬上直接翻牌了。

湨梁會盟達成的最後一個決議是臨時性的,那便是追究齊國私自逃會的責任。早有情報被送到了齊國,齊靈公一看,這麼多諸侯組成聯軍要打自己,那自己還沒作好準備,那就服軟吧。於是,派人認錯,並重重賄賂晉平公以及荀偃、士匄等晉國高層領導。

莒國和邾國一看,哦,賄賂這一套又有效了?於是,也重重向晉國人賄賂,終於從原來的重處分降為由晉國給予嚴肅的批評教育,然後,兩國國君平安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