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這樣的武功,有一個人是居功甚偉的,正是他提出的“和戎五利”,使晉悼公徹底理清了一統江湖的思路,從此使自己的處理江湖事務中是遊刃有餘!

八年內九合諸侯,包括六年以前的戚地之盟和城棣之盟,四年以前的鄬地之盟,三年前的邢丘之盟,兩年前的戲地之盟,一年以前的柤地之盟,以及衛戍虎牢時多次聯合諸侯,到今年的亳邑之盟和蕭魚之盟!

相比起春秋第一任霸主齊桓公,一生之中也無非九合諸侯,而自己才25歲,今後的路還很長,取得超越齊桓公的霸業偉績,當然是不在話下。

這個人,便是魏絳。現在自己得了鄭國貢奉的這麼多寶貝,那就讓魏絳一起分享吧。除了軍備上的不能賞,晉悼公非常大方,他將其餘的一半賞賜給了魏絳,即歌鐘一套、女樂一佾八人。

晉悼公對魏絳說:“想當年,正是大夫獻和戎之策,讓寡人和戎狄諸部落講和,不但實現了戎狄來歸,還讓寡人騰出手去重點整頓中原諸侯。如今,寡人八年九合諸侯,令人多麼高興啊。這些,都是大夫您的功績,那就請大夫您和寡人一起享受這種快樂吧。”

魏絳禮謝,但對於賞賜卻推辭了。他對晉悼公說:“主公,能與戎狄實現和好,那是國家之福,形勢所就,主公八年九合諸侯,諸侯順服,靠的是主公之威和卿大夫們的辛勞,臣哪裡有什麼功勞啊。

只是臣還是希望主公您能夠做到居安思危。音樂是用來鞏固德行的,為君之道便是德行之道,當用道義來規範德行,用禮儀來踐行德行,用信義來守護德行,用仁義來勉勵德行。

真正的快樂,是實現了安邦定國、福祿同享、遠方來投。有了快樂,更應該居安思危,這樣才能有備無患,獲得長久的快樂。”

晉悼公道:“寡人當然遵聽大夫您的教誨。但如果沒有大夫的話,寡人真的不知道怎麼對付戎狄,更不會實現諸侯歸心,取得如今的榮耀。賞賜有功者也是國家的制度,您就別推辭了,接受這套歌鐘吧。”

魏絳這才接受。史料為什麼要記錄這件事呢?因為這標誌著從此魏氏開始享用鐘鼓之樂,規制是女樂一佾八人。什麼意思?原來,音樂在當時是一個高大上的東西,是周禮中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所謂禮樂禮樂,便是如此。春秋時期開始禮崩樂壞,這個樂便是指音樂。

音樂,並非是誰都可以享用的,一般是用於宮廷、國君的。大夫在家裡平時可以享用音樂嗎?不行,大夫只有在祭祀時才可以享用音樂。而這個音樂,並非是你一個大夫要祭祀了,便隨便去哪裡請個戲班子來唱個戲這麼簡單,這個音樂必須來自於國君的賞賜,不是國君的賞賜,你在祭祀時去弄一場音樂會,那是嚴重違法違紀的。

一旦國君給予了音樂賞賜,那今後這個家族便有權在祭祀時使用音樂,而且是世襲的,恩澤於後世。

有人要問了,那平時養著這些樂人便沒什麼用了?不,因為祭祀在當時在常態,一年四季都有固定的祭祀活動,祭天祭地祭山祭河祭祖,大型活動也要祭祀,災年豐年也要祭祀,中華祭祀文化,自夏商周以來,在西周到了鼎盛。

魏絳因功而獲得了晉悼公歌鐘一套女樂一佾賞賜,意味著魏氏家族在晉悼公時期開始真正崛起,從此,晉國的這個魏氏家族便一直在晉國扮演著重要用色。

想當年,晉文公重耳流亡江湖,相伴追隨的那麼多英傑志士,魏犨貌似是最不得志之一,非但沒有得到多大的獎賞,反而很快在伐曹一役中因違反軍紀而差點被砍頭,最終被免職,從此魏氏家族便一直默默無聞於晉國政壇。

相比先氏、狐氏、胥氏、趙氏等,魏氏真的很倒黴。但到了現在,魏犨優秀的孫子魏絳,沒有讓爺爺和魏氏先祖失望!

魏絳,生卒年不詳,魏犨之嫡孫,其父親為魏悼子,晉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知識淵博,為人謙遜,居功不傲,體恤民眾,是一位讓魏氏家族引以為豪的牛人。

公元前573年擔任晉國中軍司馬,執法嚴正,在公元前570年依法懲處了晉悼公之弟揚幹,不但受到全軍尊重,還讓晉悼公也對他刮目相看,提拔他進入晉國八卿班子。

後來,魏絳提出“和戎五利”,不但使晉國集中精力經營中原,還使晉國基本平定了北方戎狄之患。魏絳的這種衝破傳統偏見的束縛,主張主動和戎,也開創了我國曆史上華夏族爭取團結少數民族的先例。

他居功不傲,善於領兵作戰,多有戰功。如公元前564年,魏絳與趙武率師斬行稟。公元前563年,與士魴戍梧及制。公元前560年,與欒魘率軍救寺邑。公元前555年,又與欒盈攻克寺邑等。戰功顯赫,但一直以來總是低調處世,甘為趙武之佐,多次拒賞,深得晉悼公的賞識和公卿大夫們的喜歡。

為獎勵魏絳的功績,晉悼公將安邑(今山西運城)封給魏絳作食邑。值得一提的是,生來,魏絳之孫為魏舒,創立了步軍方陣,即魏舒方陣,這是我國軍事史上最原始的步軍方陣,從此宣告結束長達數百年的車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