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齊鞍地之戰中落敗的齊國國君齊頃公動起了腦筋。在戰場上,大家都要遵守戰爭禮儀,誰也不許使陰招。但在外交上,嘿嘿,你有陽謀還有有陰謀,儘管發揮吧。戰敗了的齊頃公就想著對晉國使個陰招。

齊頃公一心想著把晉國人擠出中原,從而實現齊國中興,至少要稱雄東方,現在的晉國腐敗得一塌糊塗,再不抓住機會,那齊國是真沒機會了。既然打不過你,那便挖個坑給你,只要你跳進去,嘿嘿,那咱齊國便有機會了。

挖坑是要有條件的,這個條件便是國際局勢又發生重大變化了。

前面講過,晉楚泌地之戰後,天下諸侯呼啦啦歸順了楚國。晉景公好不容易派郤克出使魯國、衛國、曹國等國拉回來幾個小弟,再打敗了齊國,迫使齊國降服,但這樣大的動作,楚國人怎麼可以放任不管?

公元前589年冬,楚國以衛國、魯國背棄與楚之盟而向晉為由,發兵討伐衛國、魯國。衛國、魯國哪能抵抗?立即屈服!然後楚國召集了魯國、蔡國、許國、秦國、宋國、陳國、衛國、鄭國和齊國在蜀召開盟會。呼啦啦一下子,晉國的眾小弟便都歸了楚國。

但是中原諸侯都是夾在晉楚兩國爭霸之間成了精了,楚軍一走,魯國、宋國、曹國、衛國便立即向晉國示好,從了晉國。晉景公非常高興,取得對齊鞍地之戰大勝後,晉國對楚國的信心也慢慢回升。

此時,中原諸侯中只有一個鄭國是鐵了心跟著楚國混的,既然你鄭國那麼要找扁,那便扁你一頓吧。

公元前688年春,晉景公親自率軍,聯合了魯國、宋國、曹國、衛國組成五國聯軍討伐鄭國。結果讓晉景公鬱悶的是,鄭軍在鄭國公子偃的指揮下,在鄤地設伏,最終在丘輿擊敗了五國聯軍!

晉景公非常鬱悶,看來還得加強軍備。本來,晉景公這次由自己率領,組成五國聯軍討伐鄭國,除了向楚國叫板外,還希望讓參戰的各公族大夫獲得戰功,因為晉景公有一個改革軍制的計劃,他需要透過公族大夫立功來擴大晉軍。

但既然這次伐鄭失敗,那就去伐狄吧。公元前688年夏,晉景公命令中軍元帥郤克率軍討伐赤狄餘部嗇咎如。嗇咎如是赤狄一部,想當年晉文公重耳和晉大夫趙衰兩人的夫人都是娶自嗇咎如。

如今的嗇咎如內部紛爭不斷,這讓晉景公看到了徹底消滅這支赤狄部落的機會。這次,大家沒有讓晉景公失望,公元前688年夏,晉國滅了嗇咎如部。

可以說,此時的晉國,國力雄壯,尤其是取得了對齊鞍地之役大勝後,晉國的威望可謂是達到了一個新的頂點,各諸侯紛紛歸附。為進一步加強君主集權,同時獎賞鞍地之戰和滅嗇咎如之戰中的功臣,晉景公對晉軍作了擴充,將晉軍由三軍擴編為六軍,即原三軍,再擴編了一個新三軍。

六軍,意味著晉國卿班子成員達到了十二人,我們來看看具體人事:

中軍元帥郤克。這個我們很熟悉了,其父親是郤缺,此時是郤氏家族族長,這裡不多介紹了。

中軍佐荀首,前中軍元帥荀林父之弟,荀氏家族小宗,智氏家族族長。荀首在晉楚泌地之戰中當時是軍中大夫,為救兒子荀罃毅然返回戰場,射殺了楚軍大將連尹襄老,擒獲楚國公子谷臣。

上軍元帥荀庚,前中軍元帥荀林父之子,荀氏家族族長,也是中軍佐荀首之侄。

上軍佐士燮,前中軍元帥士會之子,此時士會已經告老,士氏家族重要人物。

下軍元帥欒書,前下軍元帥欒盾之子,欒氏家族族長。

下軍佐趙同,趙衰之子,趙氏家族族長。

新中軍帥韓厥,韓氏家族族長,長期擔任晉軍司馬。

新中軍佐趙括,趙衰之子,下軍佐趙同之弟。

新上軍帥鞏朔,前中軍元帥士會之弟,鞏氏家族族長,現任中軍佐士燮之叔。

新下軍佐韓穿,現任淅中軍帥韓厥之弟。

新下軍帥荀騅,前中軍元帥荀林父之弟,亦是現任中軍佐荀首之弟。

新下軍佐趙旃,新公族大夫、國君之婿趙穿之子,趙氏別支邯鄲氏族長。

這十二人,我們可以發現前中軍元帥趙盾一脈在這裡已經沒人了!前上軍帥趙朔作為趙盾之子,史料只記錄到了公元前597年晉楚泌地之役時趙朔擔任了上軍帥。但到公元前589年鞍地之戰時,趙朔的上軍帥已經被下軍佐欒書取代了。可以肯定的是,公元前589年時,趙朔已經不在晉國六卿班子了。

但趙氏家族大宗此時已經有兩人進入了十二卿班子,即族長趙同擔任了下軍佐,其弟趙括擔任了新中軍佐。此外,還有趙氏別支邯鄲氏族長趙旃擔任了新下軍佐。也就是說,此時晉國十二卿班子中,趙氏佔了三人,看來,趙氏又要重新崛起了!

從人數上看,晉十二卿班子中,荀氏家族也是牛氣沖天的,佔據了三席:中軍佐荀首、上軍元帥荀庚和新下軍帥荀騅。

佔據兩席的有兩個,一是士氏家族,上軍佐士燮和新上軍帥鞏朔。二是韓氏家族,韓厥及兄弟韓穿,分別擔任新中軍帥和新下軍佐。韓厥長期擔任晉軍司馬,一直沒得到提拔,這次因在鞍地之戰中立下大功,被任命為新設三軍之首,即新中軍元帥。從此,晉國政壇上,以韓厥為首的韓氏家族迅速發展起來。

郤氏家族單憑郤克擔任中軍元帥一職,雖然從人數上講僅一席,但從實權上講,還是郤氏家族最牛。

剛才我們講趙氏家族時,講到了前上軍元帥趙朔。趙朔怎麼了?他去世了嗎?趙朔雖然作為趙氏小宗,但由於其父親趙盾曾經是晉國中軍元帥,長期執政,其影響力當然不同凡響。雖然後來趙盾在晉國人事改革中,把大宗地位讓給了其兄弟趙同,但這支趙氏小宗就這樣在晉國十二卿班子中無一席之地,這令人浮想翩翩。

是的,這裡是有故事的,我們很快便要講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