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郤缺是一位老成的政治家,他知道自己的中軍元帥之職是趙盾強力推薦的結果,國君不樂意,荀林父也不高興,自己要當心了。

郤缺,出生年月不詳,但從史料中可以推斷出,此時的郤缺至少應是五十多歲了,因為他是晉文公時期被提拔為大夫的,而且當時已經成家,那至少二十多歲了。

晉文公去世時是公元前628年,現在是公元前601年,郤缺去世時是公元前597年,從這些時間點時,可以得出郤缺至少活了五十多歲。在當時,這也算是長壽了。

郤缺的父親郤芮是晉獻公時期晉國響噹噹的一位牛人,郤芮的故事,我們在晉惠公、晉文公這兩章中已經講得很詳細了。晉文公回國即位後,郤芮獲罪被殺,殃及家族,被剝奪了封邑,兒子郤缺只好帶著妻子在城郊耕地為生。

郤缺在田間勞動時,其言行表現出來的對妻子的關愛和尊重被當時的太師胥臣深受感動,便向晉文公推薦了郤缺。於是郤缺為我們創造了“相敬如賓”的成語,重新進入晉國政壇,成為晉國下軍大夫。

郤缺由於家族曾經遭受過蒙難,所以非常小心謹慎。史料記載,郤缺是晉國曆史上很少犯錯、與世無爭、為人低調的穩健政治家。

公元前627年,在晉國與白狄的箕地之役中,郤缺生擒獲白狄首領白狄子而立下大功。從此被晉襄公所看重,很快提拔郤缺進入晉國六卿班子,成為下軍佐。

公元前615年,趙盾在平滅五大夫亂晉、扶立晉靈公即位等一系列大事件後,重新組閣,將郤缺提拔為上軍帥。公元前612年,郤缺率晉軍討伐蔡國,迫使蔡國與晉國訂立城下之盟。

公元前601年,趙盾推薦郤缺為中軍帥。郤缺在經過深思熟慮後,對晉成公道:“主公對臣的信任,臣非常感激。但臣自知乃罪臣之後,雖歷年來有淺功於國,但中軍元帥一職,實在位過高而不敢居啊。”

全晉國誰不惦記著這個位置?晉成公非常感慨,他本來很不想讓郤缺擔任中軍元帥,但他沒想到郤缺卻如此謙虛,再加上趙盾臨死前的強烈推薦,令晉成公對郤缺頓時刮目相看。

一番勉勵後,晉成公最終決定:郤缺暫時代行中軍元帥一職!

暫代中軍元帥,其實就是中軍元帥了。就這樣,公元前601年,郤缺以暫代中軍元帥之名,正式執掌晉國國政。而郤缺的一番謙讓,讓郤缺一下子又提高了不少的美譽度。

郤缺對晉成公說:“主公,眼下我們晉國四鄰皆敵,但又為諸侯之長,所以臣希望我們晉國上下務必要加強德治啊。”

“加強德治?難度我們晉國現在很缺德嗎?”晉成公有些納悶,問郤缺。

“主公,所謂德治,講的是象我們晉國這樣的諸侯之長要實行的是霸主之德。自身要務德,即將德行置於首要位置,對內多加慰籍,善待功臣後人。國君順天道而為,遵禮守制,捍衛王室,不忘祭祀上天與祖先。臣子忠君愛國,上下一心。對外要示德,不失信於諸侯,不貪圖於賄賂。

作為盟主,我們應扶助弱小,教訓強蠻。對服從我們晉國的,應多方懷柔,友好相待,示之以恩惠。對不服從我們晉國的,必須立即以武力討伐之。”郤缺答道。

晉成公很滿意,一直以來,晉國實施了相對於各諸侯來講比較完善的法治,現在加上郤缺提出的德治,這不正是以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嗎?

郤缺之所以提出這個理念,正是因為這些年來,晉國對諸侯國所表現出來的種種失德行徑讓一些諸侯國離心離德。如本應該討伐某個諸侯國,卻因為對方送來賄賂便不了了之。本應該出兵幫助某個諸侯國對抗楚國侵略或者戎狄進犯,卻總是患得患失從而導致諸侯國受損嚴重甚至直接投降楚國。

而在國內,權力鬥爭一直存在且越演越烈,國君失德,居然出現擅殺官員甚至圖謀殺執政大臣這樣的事。

郤缺在政治上主張德治,從另一方面來講,也是為他作為暫行中軍元帥對趙盾報恩以及為自己的兒子郤至安排後路所作的鋪墊。

公元前601年對晉國來講是一個特殊的年份,這句話我們前面講過了,這個特殊我們已經講了兩個事件了。一個是秦國一名間諜居然在晉國起死回生。第二個是中軍元帥趙盾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