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晉成公 第7節 各大家族
章節報錯
趙穿死後,其子趙旃繼承其大夫位,食邑邯鄲。這便是趙氏別支邯鄲氏,而這支邯鄲氏,註定要在晉國政壇上掀起一番風浪來。我們以後再講。
這個時候,我們再排一下晉國的六卿組成。因為國內改革順利推進,象晉國這樣的超級大國,是必須要去江湖行走的。而去江湖行走,強大的晉國三軍必然是走在前列的。
中軍帥趙盾,趙氏;中軍佐荀林父,荀氏(中行氏);上軍帥郤缺,郤氏;上軍佐先縠,先氏;下軍帥欒盾,欒氏;下軍佐胥克,胥氏。
在這次改革中,各大家族都得到了實惠,大家對趙盾也都很擁護。此時的趙盾,將晉國各大家族都團結了起來,至少達到了一個表面上的和睦相處。現在晉國的各大家族情況又如何呢?
趙氏。此時的趙氏以趙盾為首,執政大夫,中軍元帥,加上趙括、趙同、趙嬰齊三兄弟,外加趙盾之子趙朔和趙穿之子趙旃,勢力龐大。
荀氏(中行氏)。荀氏自晉獻公時代開始發家,當時上卿荀息深得晉獻公信任,家族因此得勢崛起。後在驪姬之亂中荀息自殺,荀氏走向衰落,但荀氏族長仍舊是大夫。
此時族長荀林父,中軍佐,才幹出眾,本分老實,曾擔任過晉軍中行將,故亦稱中行氏。與趙盾關係一般般,但就是在晉成公時期,荀林父率領荀氏家族將一步步崛起。
智氏。荀林父幼弟叫荀首,深得晉成公信任,在這次人事改革中,擔任公職,被封於智邑,從而成為晉國一個新的大家族智氏鼻祖。由於荀林父的關係,智氏與趙氏的關係也一般。
郤氏。郤氏一直是晉國大家族,晉文公時期,郤氏還掌握了中軍帥佐兩個最重要的職位。此時族長郤缺,此人才華橫溢,情商超高,為人謹慎圓滑,是各大家族中與趙氏關係最好的家族之一。
先氏。先氏自先軫開始在晉國成為大家族,先軫、先且居父子均曾經為晉中軍元帥,而且需要提一提的是他們為中軍元帥,都是趙衰推薦的。因此先氏與趙氏關係一直很鐵。此時族長上軍佐先縠。
欒氏。欒氏家族自晉國大宗小宗之爭時便活躍於晉國政壇,此時族長欒盾。不過此人平時沉默寡言,才幹也一般,不被趙盾看好。欒氏、趙氏關係也因此一般。但欒盾有一個兒子叫欒書,此人是晉國政壇上的一大牛人。
胥氏。胥氏在晉國的崛起源於晉文公五傑之一的胥臣,學識淵博,但帶有點老學究作派,所以在晉國的支援力量有限,最容易被打壓。胥臣去世後,其兩個兒子胥甲、胥克資質都一般般,仍舊不注重團結各大家族,卻偏偏飛揚跋扈,行事高調。此時族長下軍佐胥克。
士氏。士氏此時族長士會,這是一位超級大牛人,曾流亡秦國,後被晉國設計請回國,此時擔任大夫。士會才幹卓越,品德高尚,情商極高,大家都很喜歡他,象這樣的家族,勢必會崛起。趙盾非常欣賞士會,但士會卻堅守原則,不與任何家族搞拉幫結派,令人肅然起敬。
韓氏。此時族長韓厥,韓厥本就是認趙衰為父,因為韓家曾經沒落過,趙衰收養了曾經淪落為孤兒的韓厥。這注定了韓氏與趙氏關係是最鐵的,此時韓厥擔任晉國三軍司馬,位列僅次於六卿。
魏氏。魏氏崛起於晉文公時代的五傑之一魏犨,但由於魏犨違反君令與顛頡一起火燒曹國大夫僖負嘉府,致僖負嘉死而受懲罰,僅保留大夫一取,所以也算是曇花一現。但趙氏一直很關照,尤其是在晉襄公死後幫助魏氏將封邑遷到了霍邑,再是讓魏氏族長魏壽餘表演苦肉計賺回士會立下大功,在晉國政壇上正在慢慢崛起。
董氏。董氏在晉國就一般般,主要是因為有個史官董狐,在歷史上留下了董狐直筆的美談,成為中國歷史上史官的榜樣。
但在晉國政壇上,董氏主要是做了史官這個份內的事,沒見有什麼其他的功績。直到春秋晚期,趙氏家臣出了個董安於,超一流的牛人,我們在後面詳細道來。
解氏。族長解揚,大夫,曾在晉楚北林之役中被俘,後獲釋。
伯氏。晉國著名大夫,祖上來自於宋國,此時族長伯宗,成語鞭長莫及的發明者。伯氏因為伯宗被讒言所害後在晉國被滅,其子伯州犁逃亡去楚國,成為楚國的得力干將。其孫伯邰宛,更是極富帥才,可惜又被讒言所害。其孫伯嚭逃亡去吳國,為吳國的崛起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此外晉國還有羊舌氏、師氏等等各大家族,這裡也不一一介紹了。
我們之所以不厭其煩多次講晉國六卿以及晉國各大家族,因為晉國的春秋歷史與其他諸侯國的春秋歷史不同。晉國的春秋歷史,對外就是與楚國爭霸史,對內便是晉國各大家族鬥爭史。
而只有經常提到這些家族,才能把各大家族的關係以及興衰及時把握。這也正是學習掌握晉國曆史的一條基本脈絡。
在晉國各大家族的鬥爭中,不少曾經的名門望族便沒落了,成了在晉國的歷史。
比如,春秋到了晉成公時,原先的一些家族,如因太師賈佗而興的賈氏家族,此時已經沒見有什麼活動的跡象了。顯赫一時的狐氏家族,僅僅支撐了三代,從原來第一代德高望重的狐突,到第二代成為晉文公老師兼舅舅的狐偃狐毛兩兄弟,到第三代的狐射姑,便因與趙氏爭權而落敗,無奈全族流亡,從此在晉國無聲無息。
隨著晉國春秋風雲變幻,晉國的各大家族將為我們上演一個個殘酷的鬥爭故事,笑到最後的只有三大家族:韓氏、趙氏和魏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