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晉成公 第4節 楚霸中原
章節報錯
正是因為董狐的秉筆直書,使趙盾攤上了一個弒君的罪名,趙盾是很鬱悶的,但也是無可奈何的。在其位,就得擔其責。擔當,是象趙盾這樣的執政大夫必備的基本素質。
有人評價趙衰趙盾父子倆,一個為冬日之日,一個為夏日之日,其實趙盾何嘗不想象父親一樣,成為人人可親可近總給人帶來溫暖的冬日之日呢?但他沒有父親的時運,因為他的主要時代,正是晉靈公時代,攤上一個弱爆且荒誕的國君,趙盾必須拿出鐵腕手段,才能確保他的全面執政措施的落地。
趙盾,無疑是一位能臣幹吏,一位對晉國無比忠心的執政大夫,他的主要才能並非在軍事,而在於治理國家。想當年,在晉襄公時代,他九法改革,推行法治,使晉國蒸蒸日上。到了晉靈公時,敗壞這些法治規定的正是國君,從而使晉國開始走下坡路。
現在,新國君晉成公來了,趙盾長長鬆了口氣,自己為晉國付出太多了,理應可以多點屬於自己的時間。趙盾元帥,您是不是可以休息一下了呢?
是的,晉成公不是小孩,他從小便去了周王室,在日益衰落的王室裡,他得到了全面的歷練,在政治上他是成熟的,不會再象那個小屁孩晉靈公胡作非為。再加上他的這個國君之位也是來得那麼突然,相當於天上掉下大餡餅,一把砸在自己頭上,自己敢不珍惜?
不便要珍惜這樣的機會,更要感恩給予自己這個地位的人,對,那便是趙盾。顯然,趙盾再次擁有了一個全面支援他的國君,就象他一開始執政之初時的晉襄公那樣,晉成公給予了趙盾極大的信任!
關於趙穿弒君要不要追究責任?趙盾對晉成公說:“主公,趙穿有罪,但那也是為了社稷。他親赴王城將主公給接回晉國即位國君,此功過可抵也。再說,臣已經領了此罪,已經被記錄在史書上了,要處罰,那就處罰臣吧。”
晉成公會處罰趙盾嗎?當然不會,他需要趙盾,因為晉國對他來講,可以說是一完全陌生的國家。他在晉國沒有朋友,沒有兄弟,甚至沒有親戚!他就是一光桿司令!政治上成熟的晉成公當然知道,他最主要的依靠力量就是趙氏家族!
公元前607年,這對晉國來講是一個重要的年份,這一年,可惡的晉靈公薨了,是被人給殺的。這是全晉國人民的期盼,是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
這一年,新的晉國國君來了,他便是晉成公,與其他成熟的政治家一樣,晉成公要看看國際新秩序是怎麼樣的。
首先是周王室,這一年,當了六年天子的周匡王崩了。不過天子是否駕崩對大多數諸侯來講都無所謂了,春秋到了這個時候,王室幾乎可有可無。
也許對於象晉國、宋國、齊國等這樣的傳統中原大國來講,王室是幾乎可有可無。但南方的楚國卻正想著進軍中原,國君正是楚莊王,楚莊王卻對周天子很感興趣!
原因很簡單,楚國也稱王的!但楚莊王並非一般的楚王,這是一個雄才大略的楚王,在沉寂了三年後,楚莊王迅速崛起,連續平定國內大臣叛亂、附庸國造反後,打出進軍中原的旗幟,討伐陸渾之戎,再赴天子腳下,搞了一出楚王問鼎的故事來。
楚莊王問鼎,意在向天下表明,楚國本就是中原一分子。因鼎有九,代表九州,而代表楚國的正是荊州!但一直以來,楚國被視為蠻夷,被周王朝所蔑視為等同於東夷北狄西戎的南蠻,久而久之,連楚國人自己都認為自己就是南蠻。
但楚莊王不這麼認為,他認為楚國是根正苗紅的華夏,是華夏中原的一份子!既然是中原一分子,那就有必要參與中原事務。而現在中原事務名義上是由周天子在負責的,實質上是由晉國在主導的。晉國,正是中原諸侯之長,當時的春秋霸主!
楚國開始行動了,他們首先是搞定了陳國、蔡國,然後再搞定了鄭國,把陳、蔡、鄭拉攏到自己門下,再圍繞著宋國動起了腦筋。
公元前607年,已經成為楚國盟國的鄭國在楚國的指示下討伐宋國,兩國在大棘(今河南省柘城縣安平鎮)決戰,結果鄭國大勝。
晉國管了麼?沒有,因為晉國實在沒精力管了。
首先是晉國自身原因造成的,在晉靈公後期,晉國在主導幾件重要國際大事中都出現了問題,導致中原諸侯對晉國已然是離心離德。
公元前610年,當時宋國發生了弒君事件,晉國派出中軍佐荀林父聯合衛國、陳國、鄭國出兵干涉宋國內政。結果宋國人透過重重賄賂,不但免除了刀兵之災,還使宋文公的即位合法化了,這讓中原諸侯很失望。
然後是公元前608年,魯國與齊國起了衝突。霸道的齊國搶了魯國不少地盤,魯國人告狀到晉國,晉國派出軍隊,同樣聯合了一堆諸侯國去討伐齊國。
結果齊國人學宋國人的樣,給出一筆賄賂,然後就不了了之,讓魯國很寒心,也讓其他諸侯國很失望。
鄭國首先表達了對晉國的不滿,於是,公開表示跟著楚國混了。小弟背叛的事可不是小事,公元前608年,晉國中軍元帥趙盾親率晉軍主力聯合諸侯國去討伐鄭國,結果楚國出兵援助鄭國。
在楚軍面前,晉軍不敢隨便,最後藉口西線有戰事而匆匆撤軍。
晉國的軟弱使楚國更想染指中原。公元前608年秋,楚軍再次討伐陳、宋兩國。晉國中軍元帥趙盾再次出兵相救,但始終不敢與楚軍交戰,而是討伐了鄭國。
結果鄭國倒沒打下來,楚軍則降服了陳國後迅速北上,與晉軍於戰於北林。這一場戰役應該沒好好打起來,因為史料記載太過於簡單,但晉國損失了大夫解揚。史載,解揚被俘。
然後,晉軍侵佔了秦國的附庸崇國。本想著引秦軍出來一戰,然後,以崇國為談判籌碼,與秦國訂立雙方互不侵犯條約。結果秦國在多次吃了晉國悶虧後,已經決定要與晉國死磕了。
所以,秦國沒按晉國的意圖出兵救崇,卻在晉國把注意力放在中原的鄭、宋、陳等國時,再次侵入晉國的焦邑。
等晉軍匆匆趕到焦邑,秦軍卻三十六計走為上,直接放棄焦邑。晉軍空跑一趟!
火大了的晉軍乾脆直接去討伐鄭國,以報復去年的北林之役失利之仇,結果楚軍很快北上。晉軍聽說楚軍來了,再次不戰而逃!
這些事,我們在前面講晉靈公時已經講到了,這裡再提一提,目的就是說明晉成公此時面臨著的國際新秩序是這樣的:
晉國號稱中原霸主,但此時的國際威望已經嚴重下降。可以說,除了宋國外,各諸侯國都跟著楚國混了。
晉國最強的敵人是晉國,然後是秦國,這兩個敵人使晉國陷入了東西兩線作戰的境地。這些年來,晉軍總是東奔西走,疲於奔命!
晉國剛經歷了一場弒君事件,整個晉國上下的思想還需要統一,一些晉靈公時期已經暴露出來的問題必須得到解決。在這樣的情況下,晉成公與中軍元帥趙盾商議後,決定暫時退出春秋霸主之爭。
中原,那就讓給你們楚國佬吧。咱晉國,先解決一些內部問題,到時再來收拾你楚國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