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重耳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年輕時,作為晉國公子,享盡榮華富貴。後來,家族變故,為躲避殘酷的內部鬥爭,他選擇了逃亡,說他不負責任也好,說他明智選擇也罷,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居然在外苦苦支撐了十九年後回國當上了國君。

這十九年,他吃盡了苦頭,也在顛沛流離中磨練了心智。如果沒有這一番苦難的經歷,他又如何成長為一代霸主呢?當他回國當上國君後,向先進的齊國學習,內搞改革,強大晉國,加強軍備。他打著尊王旗號,外勤王亂,征伐諸侯,尤其是擊敗了強大的楚國,令中原諸侯揚眉吐氣了一番,成就了真正的春秋霸主,建立了不朽功勳。作為君主,他是成功的,是令人佩服的。

但作為一個普通的人,他有很多缺點。比如他膽小怯懦,一有危險只知道逃跑,從蒲城逃走、從翟國逃走、城濮大戰前也想過撤退等。他貪財好色,是個女人都要,前面我們講了他至少有九個老婆,其實可能不止,因為單是在秦國,他一口氣便接收了秦穆公給他的五個女人,其中一個還是他的侄媳婦。

晉文公一有賄賂便拿,拿了賄賂便答應人家的要求,比如受賄放了衛成公,受賄放了曹共公等。他心胸狹隘,有了機會便設法報復,他所攻伐的衛國、曹國、鄭國,都只有一個原因,這些國家都曾經不待見他或者羞辱過他。

他還是一個忘本的人,比如他一回國,便要捨棄那些陪伴多年的舊器具,一當上國君便忘了曾割身上的肉給他當食物的介子推;他還是一個虛偽的人,一邊打著尊王的旗號,一邊卻又僭越軍制,擴充軍隊達到天子的規模。

他更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為了教訓一個小小的許國,非得擺出一個諸侯長的樣子,召集天下諸侯共同討伐。討伐鄭國,又請秦國一同出兵,結果弄巧成拙,埋下了秦晉之好分裂的隱患。

但不管如何,晉文公是一個真正的春秋霸主,一個運氣極佳的人。他手下居然會有那麼多人才,要文有文,要武有武,要謀有謀;他所有的女人都是那麼賢惠且深明大義;他的改革出奇地順利;大國諸侯都會支援他......甚至,那個決定著他政治生涯的城濮大戰,如果不是楚成王先行撤軍,如果不是成得臣一心建功,城濮大戰極有可能不會爆發,甚至爆發了也不見得晉軍一定會勝。

如果那樣,歷史將重寫,而晉文公當然不可能成為春秋霸主,也極有可能他將成為繼宋襄公後春秋爭霸史上的一個笑料,而歷史學家以及歷代文人對他的評價,將重點集中於他的那些個小人行徑上來。

但歷史沒有假設,晉文公最終是成功地含笑而去,留下一個強大的晉國,又不知能夠在春秋江湖上笑傲多久呢?

當然,好運是留給隨時準備著的人的,比如晉文公。在晉文公率領晉國崛起的稱霸路中,我們也看到了他許多閃光之處。比如,知人善任,他手下文臣武將如雲,如果沒有知人善任之才,憑什麼讓那些春秋舞臺上的英傑之士死心塌地跟著他混?他具有超強的外交能力,在回晉國之前,便與當時傳統意義上的大國齊國、宋國、楚國、秦國等國交好,獲得這些國家的傾力支援。

他還很愛才,哪怕是自己仇人的後人,只要有才,便不拘一格提拔使用,比如郤芮的兒子郤缺。他當然也非常好學,並能學以致用,他在齊國呆了六年,幾乎將齊桓公稱霸的那一套都學了過來,並付諸實踐,最終取得了勝利。

他還具有超強膽魄,抓住時機與當時軍事力量最強的楚國交戰,並取得了城濮大戰的勝利,將楚國的勢頭完全打壓了下去,成就了自己真正的中原霸主榮耀!

這是一個傳奇國君,所以後人才會對他有那麼多的關注。現在,晉文公去世了,他留給兒子晉襄公一個強大的晉國,晉國的春秋風雲,將由晉襄公來演繹了,晉襄公,晉國就交給你了,好好表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