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晉文公 第6章 晉文公 第55節 城濮之戰(6)
章節報錯
胥臣得到的命令是當突擊先鋒,戰役打響後,直接撲入相對較為薄弱的楚左軍,命令只許勝,不許敗,只要楚左軍被一擊而潰,那接下來的仗便好打了。其餘帥佐各領密令,先軫安排精銳護衛,讓晉文公以及宋成公等人登上高臺觀戰。
先軫為晉文公安排的高臺叫有莘之虛,“虛”是指山丘的南邊之地,山丘北邊之地則被稱為“丘”,“有莘之虛”指的就是“有莘”這個地方的一座小山丘。
戰役打響之前,楚軍主帥成得臣先向晉文公下了戰書,這個戰書非常有意思,因為成得臣曾經率楚軍在泓水一役中擊敗過宋襄公率領的宋軍,將宋國打得從此一蹶不振,全面退出江湖爭霸。
但泓水之役也成了成得臣的一個遺憾,因為整個江湖都在議論成得臣不講道理,不懂禮儀,戰書也沒下,渡過泓水後直接向宋軍發起攻擊。宋軍之敗並非你成得臣有多大本事,而是講軍禮的宋軍被你成得臣的野蠻楚軍給打了個措手不及而已。這怎麼讓人心服口服?
所以成得臣一直想找個機會:那咱就按講軍禮這一套來光明正大與你晉國人打,看看到底是誰厲害!於是,成得臣派出大將鬥勃向晉文公下了戰書,戰書是這樣寫的:
“請君侯派出您的勇士,先和鬥勃比一比,外臣成得臣就陪著君侯一起觀看他們的角鬥吧。”
成得臣吶成得臣,楚軍之所以此前橫行天下,那就是因為摒棄了所謂的戰爭之禮啊,戰爭,那是事關生死、事關興衰、事關成亡的大事啊。當楚軍開始學中原那一套時,卻不知那些最懂軍禮戰禮的國家是最先死掉的,反而是象秦國這樣的幾乎不講禮不講理的邊陲國家,卻不斷強大,最終笑傲江湖。
而晉文公重耳,就在流亡了十九年後,已深知所謂的禮,只是在符合自己利益需要時才用得到,一旦不符合自己利益,那便完全可以不遵守。
這一次,就在城濮戰場上,成得臣體會到了講禮義講道理是如何完敗於不講禮不講理的。而直到此時,晉軍仍在迷惑成得臣,比如晉文公回覆的戰書。
既然你楚軍講起了戰禮,那晉文公也就來一套吧,他派出欒枝回覆成得臣:“寡君已經聽到您的命令了,一直以來,寡君都記著楚王的恩惠,所以當貴軍逼迫而來,寡君率晉軍是一退再退。本想著,我軍已經退避三舍了,再加上臣子不應對抗國君,但沒想到您居然兵追至此。既然您不肯寬容我們,寡君說了,那就請令尹準備好你們的戰車,帶著楚王對你們的重託,咱們明天早上戰場相見吧。”
有意思伐?這便是所謂的戰禮。史料的記載當然不是這個樣子的,還要文皺巴巴。而晉文公之所以這樣回覆,那也是有相當深意的。
第一,我們晉國人也是講禮儀的,你下戰書,咱就回戰書。那接下來,咱們也都要講戰禮哦。
第二,戰爭是要講道理的,這叫師出有名。現在是你們楚軍太不講道理了,包括你成得臣作為一個臣子居然來追趕我們晉國的國君,同時我們都已經退避三舍了,你們還要不肯放過,這實在是忍無可忍了,那就打吧,但這次戰爭的責任,完全在於你們楚國一方。
臣不能歁君,講的就是哪怕是對待外國的國君,如果你的身份只是一個臣子,也要講君臣之禮。而率兵追趕對方國君,就是你的不對。
成得臣的語言文字功底當然不及晉文公,他也不多說,既然第二天開戰,那便為第二天的開戰作準備吧。
公元前632年四月初二清晨,載入中外軍事史上的城濮之戰爆發了。城濮,地勢開闊,正適合戰車大規模運動。這是一個春天,一個有著迷霧的春天之晨,只見天空逐漸陰沉,勁風頓起,捲起廣褒大地上的千里黃土,鋪天蓋地,為即將被鮮血染紅的城濮戰場增添了幾分猙獰。一場關乎晉文公政治生涯、關乎晉國前途命運、關乎春秋霸主歸屬、甚至關乎華夏文明走向的大戰,就在這裡打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