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晉文公 第6章 晉文公 第53節 城濮之戰(4)
章節報錯
先軫冷冷看著這個這一切,他知道,一場決定晉國命運、決定自己是否成就真正的名將、決定晉國是否從此崛起稱霸中原的大戰,即將打響!這是兩個大國之間第一次真正的正面交鋒,是兩員名將的角逐,該把戰場選擇在哪裡呢?
最佳的決戰地點已經在先軫心中,那便是城濮。本來,他完全可以直接在那裡將軍隊部署好,但他認為這太浪費了,所有有利於晉軍勝利的資源,必須用足。他已經用了一個重要資源,那便是外交資源,他成功地調動了秦國、齊國兩大國,因為這兩大國聽說晉國已經答應了楚國的條件,但楚國卻出而反爾,居然還要攻打晉軍。
這說明自己拿了人家宋國的好處費卻沒辦好事,而事情就壞在楚軍統帥成得臣身上,既然那麼不給面子,那就幫晉國人與楚國幹一架吧。而原本堅定地站在楚國一邊的魯國人,也已經撤軍回國了,至少,魯軍不會再幫助楚軍了。
城濮大戰之外交戰,晉國取得了絕對的勝利!而在此之前,先軫已經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另一個勝利,那便是心理戰!對一員名將來講,瞭解自己的對手那是必修課,對成得臣,先軫太瞭解了。
成得臣作為楚國名將,自出道以來,可以說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這次討伐宋國,卻偏偏遇到了麻煩,自公元前634年楚軍北上討伐宋國,一直到現在公元前632年春天,整整一年多,成得臣居然沒將宋國攻下!
久攻宋國而不下,已經令成得臣火很大了,而先軫以復國為條件使曹、衛兩國背叛楚國,更令成得臣火大。一個臨戰前火很大的統帥,總是要犯錯的,而戰場無小事,任何小的差錯都可能導致災難。
先讓你成得臣火大,再讓你成得臣在判斷上出差錯,這正是先軫想要的。而判斷上出差錯,那便是示弱誘敵!成得臣推進速度很快,很快進入衛境。但情報顯示,晉軍逃遁了!
逃?任你逃到天涯海角,老子也絕不放過你!於是,晉軍不斷後退,而楚軍不斷追趕。成得臣相信自己所帶的兵足以令晉國佬害怕,如果說是一場攻城戰,在冷兵器時代,確實不利於攻方。但放眼天下,有哪個諸侯國在陣地戰中可以叫板大楚雄師?
成得臣是這樣想的,他的大將們如鬥越椒、成大心、鬥宜生、鬥勃等人也都是這樣想的。他們不得不想,因為伐宋無功,現在有了一個擊敗晉軍立戰功的機會,誰不想得到?
晉軍逃,楚軍追,一連追了三天,終於楚軍發現,晉軍不跑了。晉軍在這個叫城濮的地方停了下來,並且駐紮了營地。成得臣也命令將部隊駐紮下來,就這樣,公元前632年四月初一,春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場戰役終於要開戰了!
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臨濮鎮一帶。而晉楚爭霸這重要一戰,當然成就瞭如今的臨濮鎮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先看兩軍排兵佈陣。首先是楚軍,統帥成得臣,楚國令尹,自領中軍,以自己的兒子成大心、愛將鬥越椒等人為副,以若敖六卒、楚王增派的左廣衛隊以及楚國太子衛隊為主力。左軍由副帥鬥宜生率領,主要由楚國申、息兩縣楚國精銳為主,這是楚國北上中原最常用的精銳武裝。右軍由大夫鬥勃率領,以陳、蔡兩國軍隊為主,戰鬥力較差。一句話,楚軍將領悉數為若敖氏家族當時最牛的那一批人,都是猛將。
那總兵力大約多少?楚中軍若敖六卒,每卒30乘,每乘100人,六卒則約18000人。太子東宮衛隊大約30乘,3000人。楚王左廣衛隊15乘,1500人。即楚國中軍大約22500人,別小看這兩萬多點的部隊,那是精銳中的精銳,且全部為戰車部隊。
鬥宜生所率的楚左軍約200乘,兵力20000人,鬥勃率領的楚右軍200乘,兵力20000人。就這樣,楚國投入城濮戰場上的總兵力約六七萬人,根據戰場形勢需要,成得臣還可以調動許國和鄭國軍隊,但此時成得臣認為自己的部隊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