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整整兩年,呂省便將晉國的破舊河山給重整成為一大強國。但不管如何,當時春秋江湖關於道義還是極端重要的。晉國這次與秦國之間的韓原之戰,關鍵便是輸在了晉國先是喪失了道義上!

在整體國家實力尚未完全恢復前,還是不要與秦國人死衝突了。現在,河西五城割讓給了秦國,這個地盤那是一定要弄回來的。不是在此時,不知在何時,反正肯定會有那麼一個時間點。

呂省信心很足,他知道,自己的國家一定會富強起來,成為春秋江湖第一強國,到時再說!

現在要說的便是河東至解梁的土地!秦國人太貪心了,他們的意圖很明顯,東進,不斷向中原靠攏!讓你們靠過來,那我們晉國喝西北風去?河東這片土地,你秦國吃得下嗎?

秦穆公確實很頭疼,秦國已赴河東設定了官衙,安派了官吏,開始了對河東的全面管理。但很奇怪,河西一直很太平,但河東則隔三差五出點事,今天某個官衙著火了,過了幾天某個河東官吏被野人打死了,案子還破不出來。貌似河東那裡的老百姓非常蠻橫,很容易衝動,三天兩頭搞出一些社會治安問題來,連從秦國運往河東的糧食經常被搶。

遷往河東的秦人,更是經常遭受據說是來自北狄部落的搶掠,已經遷了幾次秦人去河東了,但總是傳來令人擔心的訊息。到後來,秦人都不願意去河東了。

這片土地那麼複雜?難怪晉國人那麼爽快答應了。秦穆公有些心憂。

晉國上卿呂省則笑了,這正是他的計謀。社會治安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他不斷策劃一些小事件,讓這些小事件成為影響秦國在河東的治理。

他相信,秦國佬總會有一天會厭倦這種打不著抓不到卻又活生生成為硬傷的治理。河東,畢竟是晉國的地盤,那些被迫從河東遷到晉國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只要官府同意,誰不想要回自己的土地?

呂省花了整整兩年時間,看起來,應該是水到渠成了。“主公,可以送世子去秦國了。”呂省對晉惠公說。

晉惠公一陣肉痛,他真的很心疼自己這個寶貝兒子,他想起了當年自己逃亡到梁國時的那種生活,極端窮困落魄啊,如果沒有呂省和郤芮忠心耿耿輔佐自己,當時想死的心早就有了。

夫人為自己生下雙胞胎後,他很擔心兄妹倆養不大,特意給兄妹倆各取了相當卑賤的名字:姬圉,專門養馬的,即僕人;姬妾,長大隻能當人家的妾,沒有地位。

現在真的要送兄妹倆去秦國為人質麼?晉惠公心有不忍。

“放心,主公,他們一定會在秦國生活得好好的。而且,秦伯說過,只要世子一到秦國,秦伯便將公主嫁給世子。眼下我們晉國還是需要加強與秦國的和好,這樣才能穩住後方啊。

對了,臣保證,秦伯給出的嫁妝一定很豐厚。”呂省笑咪咪地對晉惠公說。

不管如何,這是當時承諾給秦國的,晉惠公再不捨,也要履行合約。他已經吃過一次不守信用的大虧了,這次不能再重犯了。

就這樣,韓原之戰兩年後,世子姬圉和公主姬妾赴秦國為人質。

“晉國人這次倒沒食言,那就安排公主的婚事吧。”秦穆公心中大定,他也渴望與晉國實現永遠的和平。

正如呂省所言,秦穆公不但將女兒嫁給了晉國世子姬圉,還大方地將河東至解梁的地籍圖冊給了他:“這算是我們秦國人的一點心意,這些地,就歸你們晉國了。”

是的,秦穆公實在沒辦法治理河東了,當他發現河東至解梁這片土地已然成為一個燙手的山芋時,他早就想還給晉國了,只是他也不能白白送土地給鄰國啊。

現在有了足夠的理由:現在的秦國和晉國,那是秦晉之好了,為了體現秦國的誠意,那就還給晉國這片原本便是晉國人的土地吧。

秦穆公只想經營好河西,明顯河西要安定得多。秦穆公在河西修建了堅固的軍事設施,從此,秦國與晉國便以黃河為界吧!

嫁給晉國世子姬圉的秦穆公女兒,史稱懷贏。這裡我們要說,當時的懷贏如同所有春秋時期的女人一樣是沒有名字的,她只有姓氏,贏姓趙氏。

當她嫁人後,才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正式稱呼,贏,意味著她原來的姓,說明來自贏姓諸侯國。懷,那是世子姬圉以後的諡號。姬圉後來繼任晉國國君,即晉懷公,說明她是晉懷公的夫人。

秦國與晉國,終於實現了再次的秦晉之好。因為秦國與晉國這一段時期以來,主要的便是靠互結姻親而實現友好相處。

晉獻公的女兒穆姬,嫁給了秦穆公為夫人。秦穆公的女兒懷贏,嫁給了晉獻公的孫子姬圉為夫人(後來又再嫁給晉獻公的兒子公子重耳為夫人),這是一種好上加好親上加親的政治婚姻。

秦晉之好,到後來便成為中華成語庫裡的一個成語,意思就是互結為婚姻。

在秦晉之好這面大旗下,應該說,秦穆公是真心實意的。後來,晉國又發生了一次饑荒,秦穆公再次組織運糧至晉國,幫助晉國解決了困難。

但秦穆公對晉惠公是鄙視的,他把希望都落到了晉國世子姬圉身上,希望自己這位女婿能夠給秦晉帶來真正的友好!

如果說,這個時候的晉惠公在呂省、郤芮等人的輔佐下,潛心致力於晉國的治理,那他的這一脈,將穩固地成為晉國公族的大宗。

內有良臣,外有秦國,自己百年以後,世子姬圉的地位是穩定的。雖然姬圉此時在秦國為人質,但也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秦國也是有許多值得晉國學習之處的。

如果姬圉夠用功,他完全可以利用在秦國的這段時間,廣泛結交秦國貴族,為晉國實現最大利益而努力!

但晉惠公註定了他是一個另類的人。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晉惠公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庸人。

晉國國內安定,自己的君位坐得很穩,州兵制、爰田制的推行,使晉國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也許是日子過得太舒坦了,晉惠公突然擔心起來:自己還有一個哥哥公子重耳,現在在翟國,身邊還跟著不少能人,如果他要搞事,那還是挺危險的。不行,得想辦法搞死他!

晉惠公突生要搞死公子重耳之念,並派出刺客赴翟國刺殺重耳,終於使這位原本等待老死的晉國公子奮起反抗!

公子重耳的反抗,終於改寫了晉國曆史。從此,春秋江湖上的晉國的這條精彩故事線,便不再由晉惠公主導了,新的主人公醒了,是被舊的主人公晉惠公給逼醒的,他,便是公子重耳!

那,就讓晉惠公的故事暫時到此為止吧,因為我們的公子重耳,已經很著急了,再不出場,就對不起喜歡晉國曆史的人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