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晉惠公 第5章 晉惠公 第16節 糧食援助(第1/2頁)
章節報錯
只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秦國人對晉國失信之事貌似沒有追究,秦穆公真這麼大度?不,秦穆公只是明智而已。他知道,憑目前秦國的實力,哪能夠跟強大的晉國叫板?
晉惠公的失信,是完全有底氣的。怎麼著?我就不給你河西五城,你難道還敢來搶?
此外,秦穆公的夫人穆姬,也是一位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晉國公主。她是申生的姐姐,晉獻公的女兒,她很清楚自己作為政治聯姻的重要作用,那便是傾力維持秦晉之好。
在穆姬看來,既要維護秦國的利益,也要維護晉國的利益。如果因河西五城之爭,導致兩國刀兵相向,既破壞兩國關係,更可能因秦國戰敗而使秦國處於危機。
目前情況下,秦國想要戰勝晉國,除非發生奇蹟。其實,在整個春秋時期,秦國都是被晉國壓得死死的,逼得秦國只能不斷往西發展,而永遠地止於黃河。
但奇蹟還是能發生的。
公元前647年,晉國發生了嚴重饑荒,許多地方莊稼顆粒無收。偏偏這一年,秦國卻是大豐收。
晉惠公坐不住了,向齊國求援?遠水解不了近渴。那,就向鄰居秦國尋求幫助吧,至少姐姐穆姬在秦國。
晉國使者到了秦國,秦國人一片譁然:什麼?前番答應割讓河西五城,答應了四年了,一寸土地都沒割讓,此時居然還要來求援?
這種白眼狼,主公,不要睬他。讓晉國人自生自滅吧,最好是年年饑荒,誰讓他們背信棄義?
秦穆公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他不是楞頭青。他認真分析了一下形勢,耐心對群臣道:“晉侯無道,但晉國百姓難道也要為他而付出代價嗎?
百姓可憐吶,寡人作為秦國國君,心中知道百姓的重要,故不能象晉侯那樣。如果我們因此而報復,那豈不是與晉侯同樣無道?”
於是,秦國的糧食援助計劃得以透過,然後是秦國的糧食整船整船運向晉國。
史料記載,整條黃河河道都是來自秦國的運糧船。秦穆公確實是很厚道的,他甚至將戰略儲備糧都拿出來了。
晉國人那個感激啊,據說,在接收秦國糧食中,許多晉國官吏和百姓,先是對著秦國糧船行跪拜之禮,再從糧船上搬卸那救晉國人民生命的糧食。
在這些官吏中,有一個叫慶鄭的晉國大夫,他親眼目睹了這個感人場景,知道這樣的場景必定青史留史!
是的,歷史記載了秦國的這次友好行動,史稱“泛舟之役”。這個役,可不是戰役,只是形象地描繪了當時黃河岸邊,兩國軍民一起運糧的感人場景。
對秦穆公來講,儘管你晉侯無道,但寡人卻心繫百姓,哪怕不是秦國的百姓,關心民生疾苦,是為君之道啊。
秦穆公所不知道的是,正是因為他這種善舉,令他的聲名遠播,有志之士紛紛來秦國發展,使秦國在短期內獲得了大量人材!
可以說,正是在他的時期,秦國迅速得到發展,一躍而成為西方霸主,成就他春秋五霸之一的偉業。這些,我們在秦國故事裡詳細講述了。
但老天卻貌似對秦國並不怎麼待見。因為轉眼到了第二年,即公元前646年,秦國卻發生了大災荒。奇怪的是,風水輪流轉,這一年,晉國卻是大豐收!
秦國人因為去年全力支援晉國,將戰略儲備糧都用光了,所以日子非常艱難。
艱難困苦中的秦國人想起了晉國,秦穆公立即向晉國求援。在秦穆公看來,晉國肯定會輸送糧食給秦國的。
求援信還是穆姬親筆寫就的,她認為這一次晉惠公會做出一件令她欣慰的事。畢竟,對這個弟弟,她是失望過的。
她曾經在晉惠公來秦國尋求支援助他回國即位時,要求這位弟弟團結兄弟,將流亡在國外的眾兄弟都召回國,同時囑咐他關心自己的親嫂子賈氏。
結果呢?五年了,非但一個兄弟都沒招回來,當上國君以後的晉惠公居然與賈氏私通!
穆姬非常生氣卻也無可奈何。這一次,她相信這個弟弟應該會做一件令她欣慰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