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晉獻公 第13節 失百里奚
章節報錯
虞國,是一個周王朝稍後分封的姬姓諸侯國,此時被晉國所滅,理由也很簡單,因為虢國不仁,以前經常討伐晉國,而虞國與之同盟,故滅之。
嘿嘿,這算什麼理由,但晉國要擴張,必然要吞併諸侯,只要有能力便去滅了人家,至於理由麼,總會有的。
在晉國滅虞滅虢的過程中,虞國有兩位著名的臣子,前面都講到過了,一位是宮之奇,還有一位是百里奚。可以說,這兩人本為虞國值得倚重的大臣,如果虞公石能夠重視他們的意見,虞國和虢國至少不會這麼快敗亡。
但歷史無數次告訴我們,作為國君如果不善於納諫,只圖私利,剛愎自用,在春秋江湖那段血腥的歷史中,走向滅亡是遲早的事。
假道伐虢的故事是春秋時期最著名的典故之一,這個故事的總導演是晉國上卿荀息。這個典故催生了唇亡齒寒、唇齒相依、輔車相依等成語,發明者則是虞國大夫宮之奇。
宮之奇,宮姓始祖,春秋時期政治家,虞國辛宮裡(今山西省平陸縣)人。他明於料事,具有遠見卓識,忠心耿耿輔佐國君,與百里奚共同參與朝政,對外採取了聯虢拒晉的策略,所以虞國雖小但實力不弱。
宮之奇在力諫虞公不成後曾問百里奚:“我苦苦勸諫主公別借道給晉國,你為何不幫我,反而暗示我別再多勸了?”
百里奚嘆了一口氣說:“你難道不知道說多了無益?我們的國君已鬼迷了心竅。寧可為聰明人拎包,不可給愚蠢者出主意啊。難道你忘了古時的萊殺關龍逢、紂殺比干的事?我是擔心你的生命安全,所以暗示你別多說了。”
宮之奇說:“那我們虞國危險了,這樣吧,我們乾脆都離開虞國吧。”
百里奚道:“你先行離去,我如果跟著你走,那一定會招來國君的懷疑,到時反而惹出麻煩。但我不多久便也是要離開虞國的,這裡不能再呆了。”
於是,宮之奇便逃到了曹國。而可憐的百里奚還未來得及離開,虞國便亡於晉國之手,自己也成為晉國的俘虜。
按理說,晉國在圖滅虞國時是作了充分準備的,虞國有幾個有用之材,晉獻公肯定是知道的。比如宮之奇,但晉國人沒找到他,後來才知道逃到曹國去了,這也算是一個遺憾了。
那百里奚呢?他被俘了。百里奚這種牛人應當被晉國人當寶貝,一開始晉獻公想招降過百里奚。但當他看到百里奚居然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子後便洩了氣,再加上百里奚非常有骨氣,寧死不降。
晉獻公見這位吃了秤砣鐵了心的老頭決定要做一名忠臣,不願為晉國效力,心裡也老大不高興:“老傢伙,給臉不要臉,你既然不願歸晉,那便罰為奴隸吧。”
於是,俘虜百里奚的身份便馬上變成了奴隸百里奚。
也就在這一年,秦國國君秦穆公向晉獻公求親,晉獻公為了改善與秦國的關係答應將自己的女兒嫁給秦穆公,這便是穆姬。
晉國公主出嫁,那個陣勢是相當浩大的,陪嫁品更是多得不計其數。而在眾多陪嫁品中,有一樣很特殊,那便是奴隸百里奚。
這位奴隸百里奚,將在秦國開創了屬於他的璀璨春秋!當然,百里奚,是屬於秦國的,我們期待他在秦國的表現吧。
只是喜歡晉國的人們談起這段歷史,往往會為晉獻公感到可惜。是的,晉獻公在識人上還是差了一截,白白將這位百里奚送給了後來的強敵秦國。
秦國後來之所以能夠強大,到最後兼併各國,統一天下,歷史給予了太多的垂青,其中之一,便是百里奚。
但反過來說,相比求賢若渴的秦穆公,在人才這個重要的富國強兵資源方面,上天在這個時候給予晉國太多好處了。所謂擇優而用,因為手頭有大把人材可用,所以晉獻公才對百里奚這樣的老頭子不看好,也不強求。
我們先來看看晉獻公時期,晉國的人才庫吧。
首先是晉國三公子。即晉獻公的三位極具賢名的兒子,公子申生、公子重耳、公子夷吾。
公子申生是晉國夫人齊姜之子,為人謙遜有禮、忠孝兩全,且是一個將材,受到晉獻公充分信任,早早便被立為世子。
公子重耳是來自翟國的狐姬之子,廣交賢人,知書達禮,且天生異相。公子夷吾也素有賢名。
然後是荀息、裡克、士蒍這樣的功臣,這幾個人我們已經介紹過了。象這樣的人材且在朝中為官的還有很多:
然後是荀息、裡克、士蒍這樣的功臣,這幾個人我們已經介紹過了。象這樣的人材且在朝中為官的還有很多:欒枝,呂省,郤芮,郤溱,郤縠,郭偃,胥臣,杜原款,先友先軫父子,狐突狐偃狐毛父子仨、趙衰、賈佗、畢萬魏犨父子、優施、梁五,東關五,屠岸夷等等。
這些人,哪一個不是青史留史?哪一個牛氣沖天?他們,都將在晉國開創他們輝煌燦爛的春秋江湖,我們就等著他們的表現吧。
正因為晉獻公手頭人材濟濟,所以百里奚就這樣流失了。
也好,偉大的百里奚先生,你的江湖,不在虞國,也不在晉國,而在秦國。去吧,秦國國君秦穆公正翹首以盼等著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