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表達感謝
章節報錯
“你這孩子,這麼大的事,你怎麼能瞞著我們大人呢,還有你,金靈,耀龍不讓你說,你就真不說啊,這是救命之恩啊,你居然裝作不知道,你良心被狗吃了啊。”
金靈無語,她沒想到白耀龍會為自己開脫,更沒想到白耀龍替自己開脫後,會被老媽罵的更慘。
此時的農村鄉鎮的人們其實還是非常注重名節的,特別是金靈她家這樣靠著信譽做生意的小店,顧客都是常年光顧的熟人,這要是讓人知道她家連救命的恩人都不管不顧,這忘恩負義的名聲被傳出去,還不讓街坊鄰居們戳破脊樑骨啊。
所以金靈媽媽說出這話的時候有些怒氣,可白耀龍卻知道對方是在用這樣反轉的方式感激自己,連忙笑了笑道:“阿姨,這事你就別怪金靈了,真的是我不讓她說的,我這人懶散慣了,不喜歡麻煩,所以才讓她這麼做的。”
他說自己懶散,金靈媽媽當然是不信的,因為白耀龍每次來吃米粉,都看著是一個很乾淨整潔的人。
反而是自己女兒,還被他撞見過一次剛起床的邋遢樣,所以白耀龍這樣不惜自汙自己也要護著金靈的行為,反而讓金靈媽媽對她更有好感。
旁邊的金靈爸爸看著白耀龍平淡的說出這樣沒有半點貪功倨傲的話語,也有些詫異。
他是當醫生的,所以對於青春期的男孩生理特徵還是很瞭解的。
這個時期男孩的表現慾望其實是極重的,對於勇於救人這事,如果換個男生,恐怕早就大肆宣揚以博別人認可和讚揚了。
可他倒好,一直瞞著不說就罷了,現在被人知道,也沒有半點洋洋得意的神色,反而還真表現得如他所說的那樣,不想沾染這些世俗麻煩事。
他這樣的表現,無疑讓金靈爸爸也對白耀龍這個男生有些讚賞,至少是認可他的沉穩和早熟的。
“小陳,金醫生,既然人找到了,那就好,你們可要好好感謝感謝這小夥子,他可是你們家的大恩人啊,那啥,我還要急著去送菜,就不打擾你們了。”那位吳大姐也挺高興,她就說她一定不會認錯人吧。
金靈爸媽再表示了幾聲感謝,把這位吳大姐送到門口,然後回到兩人身邊,將兩人拉到裡屋的一間四人座位上,才對白耀龍說道:“耀龍,你詳細的把那天發生的事情再講一遍,金靈這死丫頭說她昏迷了,啥也記不起了。”
白耀龍點了點頭,然後把那天的經過詳細地告訴給了金靈父母,當然,他沒提人工呼吸的事,待講完後,金靈父母也不禁捏了一把冷汗,如果當時白耀龍猶豫一下,可能自己女兒就沒命了。
“所以,叔叔阿姨,這事其實也不怪金靈,要不是我站在橋中間擋住了金靈,她也不會落水的。”
白耀龍並不想把自己說得多偉大,也並不需要金靈家對自己有什麼回報。
其實他只是想以朋友的身份與金靈相處,並不想她把自己當成什麼救命恩人那樣客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相處關係,所以在講述這件事時,也儘量在淡化這件事中自己起的作用。
可他越是這樣做,金靈父母卻越不這麼想,見他一臉平淡,沒有半點救人後當英雄的驕傲神色,更是對他刮目相看。
而他那最後不求回報,落名雷鋒叔叔的段子,不僅讓金靈再次笑了笑,連旁邊的金靈媽媽也是忍俊不禁。
“耀龍,這事雖然是偶然發生,卻不能否認你的勇敢以及救了金靈的實事,我和她媽媽都很非常的感謝你,如果當時的你猶豫片刻,可能我們就再也見不到她了,所以你真的很了不起。”
金靈爸爸依然是很嚴肅,非常鄭重其事的向白耀龍表達了感謝之意,而白耀龍也連連謙虛,表示自己並沒有那麼偉大,是個人碰見這事都會義不容辭的去救人,只是自己恰逢其會罷了。
他這樣謙虛的表現,再次贏得了兩位長輩的誇獎,而一旁的金靈見自己父母對白耀龍的印象大好,也有些高興,連忙給幾人倒著茶水。
金靈爸爸是一位不苟言笑的人,可白耀龍卻並不討厭,因為他的一舉一動,都透著那個年代知識分子的儒雅,是他這個前世今生都是學渣的嚮往物件。
“這事你應該也沒告訴你父母吧?”金靈爸爸接著問道。
白耀龍點了點頭,然後金靈爸爸卻很認真的對他道:“耀龍,這事雖然最後有驚無險,可也已經危及到你的生命安全了,不管怎麼樣,你父母生你養你,都有權利知道這事,你明白嗎?”
“我明白,叔叔!”白耀龍當然明白,如果他父母知道他差點完蛋,那不知道會多傷心,所以也能體會金靈父母當時的心情。
旁邊的金靈媽媽也介面道:“是啊,既然這次真相大白,我們是一定要登門表示感謝的,正好耀龍你也好給父母講一講這事,省得他們擔心。”
而金靈爸爸也贊同的點了點頭,然後問道:“對,耀龍,你家住哪裡,擇日不如撞日,我們今晚就請你家父母吃一頓飯,當面感謝一下他們教出了你這麼一個優秀的孩子。”
行吧,一直被父母從小罵到大的自己,現在居然成了別人口中的優秀孩子。
白耀龍也不知道自己父母聽見這話後,會作何敢想,只得無奈的搖頭道:“叔叔,我其實是今年才轉學過來的,我家在渝慶市上焦區,我現在寄住在我二叔家裡,所以…”
金靈爸爸也明白了他的意思,也就是說他父母並不在白景陣,不過對方二叔也是他暫時的監護人,自己一家也不能視若無睹。
既然現在見不到對方父母,那也有必要先見一見對方二叔,所以金靈爸爸問道:“那這樣,你家和你二叔家有電話嗎,我們先和他們通個電話,然後我們約個時間一起吃個飯,再當面表達一下感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