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一)山雨欲來(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份膽色,還頗有帝王風範。
當然,她敢這麼做,也並非毫無底氣。
之前公主便對荊州節度使文家有大恩,而且文家上下忠肝義膽,都是對大唐一片丹心的忠臣良將。所以公主手持玉璽和皇帝爸爸親手寫的聖旨入荊州之後,第一時間便得到了文老節度使的支援。
文老節度使祖上又與君山陰陽宗分支關係匪淺,似是達成過什麼協議,一向他們求助,陰陽宗門人便立馬全體支援。
靠著這一環套一環的關係,公主的軍隊迅速壯大。
兩皇爭奪天下,對百姓來說是一件大禍事,他們自然不願參與。文老節度使愛民如子,並未動員百姓參戰,而是讓他們自行離去。
而李雄基的格局,就差得多了。
他把公主從長安趕出後,急急忙忙登基,然後暗地裡派人一路追殺。公主成功脫險之後,玉璽和聖旨在手,在荊州官宣稱帝,他立刻變成了名不正言不順的偽帝。
這一點讓他非常憤怒。
不過,事實上,看得清的人都知道,只要百姓過得好,他們其實是不在乎誰當皇帝的。
而朝堂內,因為之前皇帝過於寵愛李雄霸,很多官員早有不滿,所以換了這個皇帝,反對的人也並不多。
李雄基完全可以好好把這把牌打好。
可氣急敗壞的新皇帝似乎並未想到這一層,他完全沒想過發展經濟,爭取民心。也沒想過把朝堂內稍微有些意見的舊臣拉攏。而是惱羞成怒,瘋狂徵兵打仗。
在強大的兵力懸殊壓制下,公主被迫放棄荊州,城中百姓有一些來不及逃跑,竟然被殘忍殺害,曝屍城牆之上。
而後來被攻下的小城,也全部被大肆屠城。
周圍的百姓無處可去,又怕城池被攻下,慘遭屠殺,所以,自然而然的,公主的軍隊,又壯大了。
“太平二年,梟帝欲渡江攻岳陽,戰不利。神武帝恐民生艱苦,使人休戰求和。自此,天下二分。”
唐史記《神武帝本紀》
(嗯?好像忽然改風格了呢?這麼正經
作者: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