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三個人也在小龍的指導之下研究了一套合擊陣法。

這個跟陣法是小龍在肖健提供的三才陣基礎上改變而成。

其實,肖健所提供的三才陣法,乃是以前最早的時候行兵行軍佈陣所用的一種簡易陣法。

三才陣是以天、地、人“三才”冠名的中國明代軍隊採用的一種戰鬥隊形,小而疏散,前後重疊的。

三才陣既能發揚火力,又能減少損害,是在火器用於戰場後,密集的方陣已不能適應戰場需要的情況下產生的。

該陣由百多人組成,其陣形由前到後依次為遊騎、戰鋒隊等,戚繼光創立的鴛鴦陣演化的兩種陣形也稱為三才陣和小三才陣。

(本章未完,請翻頁)

戚繼光創立的鴛鴦陣演化的兩種陣形也稱為三才陣和小三才陣。由鴛鴦陣變化的兩儀陣(兩伍分開)。

大三才陣橫隊,就是把兩伍並列的隊形變成橫隊,隊長持牌居中,左右各一狼銑,狼銑左右為兩長槍擁一牌(實際上這還有其他伍交錯排列),短兵在後……這是為了在比較寬的橫路上戰鬥運用的。

小三才陣橫隊,“狼銑居中,左右各一長槍,長槍左右短兵和牌,一伍平列”,這是在窄路上採用的陣形。

一頭兩翼一尾陣,把參戰部隊分成四部分,最前者為頭,是正兵,主要的進攻部隊;兩翼為奇兵,保護頭的側後方向,在適當時機進攻敵人的側翼,尾是策應部隊(相當於預備隊),隨時準備增援任意方向。

這個陣法在經過肖健的提議以後,卻是被小龍十分的看重。

而且這個陣法經過了小龍的變革以後,卻是大放光明。

肖健,孔瑩,白珍他們三人,形成以肖健為主的正三角形。

小龍使用了一種非常奇妙的方法,將三人的氣息連線在一起。

使他們三個人之間不分主次,任何人都可以為主,任何人也都可以為輔。

將三人的力量集中在一人的身上進行攻擊,而受到的攻擊也將均攤於三人承受。

而且,其中的一個人行動將會不自覺的帶動另外兩個人的動作。

這樣一來肖健他們三人就猶如一個整體一般,在戰鬥的時候竟然能將小龍進行絕對的壓制。

而小龍他對於他們三人的攻擊,這陣法卻是讓他們三人均勻的承擔下來,並不會對某一個人造成很大的衝擊。

這才讓肖健發現,華夏民族自古以來的精髓竟然在這裡也能發揮到極大的作用。

於是,肖健想起了自古以來很多行軍打仗的陣法。

肖健他手裡的這2萬多人足已形成軍隊,那麼既然可以形成軍隊,為什麼不用那些行軍打仗的陣法呢?

(本章完)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