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章 從百草園到權傾天下
章節報錯
這份成就雖然不菲,但留給寧王的時間並不多,二十多年的和平,一兩代人的休養生息,他感覺風雨欲來,北聖王朝新主上位,急切的需要一場戰功來穩固住自己的地位。
戰功,開疆擴土的功績,方能彰顯自己的功績實力,方能在北聖王朝內部朝堂之中,樹立下自己的威信得以服眾。
北聖王朝內部也並非鐵板一塊,北聖王朝當朝聖上不過三十歲的年紀,因年齡尚小的原因,實力不足,外戚勢力把持朝中各個關鍵崗位。
如王朝內部的皇宮處的守軍之長由太后親弟弟把持,而如此外戚身後又站著無華宗,無華宗太上大長老有著登山境巔峰的實力,在朝野內部的勢力一時無兩。
想要衝破外戚勢力的實力封鎖,用戰功證明自己是一部分,用其他勢力的實力去平衡外戚勢力又是一種辦法。
北聖王朝背後的登山境巔峰常年閉關不出,不到滅國之時絕不會在人間出現,而無華宗這位新晉的登山境巔峰強者,因為年齡對比其他登山境巔峰人物尚幼,滯留人間的時間也尚久。
登山境界,登高望遠,千年的壽元,登山境巔峰掌握規則之力,至多不過兩千年的壽元。
人世間所積累的登山境巔峰的高手,都是日積月累從一兩千年間所積累下來的。
武神境強者,壽元不過三百,登高望遠之人壽元雖已經破千,但在漫長的時間歲月中,一批又一批的人身死,達到壽元終點。
而這幫壽元不多的登山境巔峰強者,一是閉關所求登山之上的永恆境界,二是降低自己對生命能源的攝取陷入假死的狀態,所求辟穀讓自己生命力走動變緩,強行讓自己滯留世間的時間變長。
人都是本能求生的,登山境巔峰的強者也不例外,距離永恆境界,與天同壽的機會,距離自己就差一步,就這樣老死怎麼能甘心。Z.br>
兩千年間,天下第一換了一茬又一茬,多少王朝更迭,多少強者從微末中崛起,多少崛起之人又因為某一件事被徹底打爬下,再也直不起身子!
無數豪俠人傑爭鋒相對,只為那登山之上唯一的高位,無人能達到,即便已經延續上一小步路的強者,越到後面越感覺到絕望,這天下似乎不能容許這種人存在,超越了世間極致,為天下所不容!
彷彿登山境巔峰已經是終點,能夠自登山境巔峰在往前走出一小步的人,更是經天緯地之才。
世間所有人都在續路,包括石老道也是一樣,若不走上永恆之境,石老道能活的年月不超過五十年了。
老來也是想找個衣缽傳承者方才收的寧王作為弟子,而寧王的天賦其實也不是特別的好,大不如各大宗門的聖子聖女。
不過寧王有一點,他敢用命去博,不斷的賭博,不斷的嬴,哪怕失敗了一次,第二次也依然壓上全部的身家去賭。
經過無數次死戰的洗禮,寧王的天賦雖低,但依舊厚積薄發,後來者居上,將自己身體各處打磨到極致,然後走向下一個境界,走的就是厚積薄發,並且拿命去拼的狠路子。
寧王這種修行方式並不普世,一是他對資源的消耗非常的龐大,想要將各個境界打磨到極致所需要的資源在某些時候甚至比平常晉升一大境界要多得多。
寧王拼殺如此之久,積攢的深厚家底,加上以寧王這等尊貴的身份,依然身先士卒,不畏身死,雖然一路上有石老道的照拂,但石老道也並不是無止境的對寧王好,將他養成溫室中的花朵。
若連寧王也被當做溫室中的花朵,那溫室中的花朵將會開遍漫山遍野。
同級別的戰鬥,石老道向來不會插手,哪怕以武神境初期對上武神境巔峰,石老道對此也是袖手旁觀,能活下來是寧王的
實力,也是寧王的運氣。
若在寧王只是武神境的時候,登山境的人物想要下場暗殺,那對不起,別人將會感受登山境巔峰強者的恐怖實力。
若無人制衡,石老道可是有滅宗滅派,甚至滅國的能力,當領域之力擴散,屠戮就會開始。
而且石老道活得久,在登山境巔峰這批人中也屬於拔尖之一,並且在登山境巔峰走向永恆之路多走出了一小步。
永恆的神秘莫測的能力,不可名狀,恐怖如斯,傳說更是擁有起死回生的經天緯地的能力。
不過年齡當真是一把殺豬刀,就是一把架在所有登山境強者脖子上的利器,可能前一日還是精神如虎,後一日直接暴斃,消散在天地之間。
從寧王的口中,陸明君瞭解到這世間更多的東西,透過寧王的口述,陸明君有了更多的認知了解,發自內心佩服寧王這位手握三十萬西涼軍的實權王爺。
從百草園到……從小城到權霸天下的王爺,所經歷的東西都是血與淚,果然戰功以及現在所處的實力地位,才是真正能讓人欽佩的東西。
陸明君對軍武之人本來就有一種別樣的感情,曾被稱為冥王的他,當時也是雄霸一方的至高兵王!
軍營中的生活雖苦但富有情懷,同生共死的戰友,可以把背後完全託付給其他人的信任,能讓三十萬軍士發自內心欽佩的寧王,天生讓陸明君升起幾分的好感。
兩人從骨子裡都透出一股兵痞的氣息,眼神相互一往,相互試探一下便知道對面什麼德性。
聞婉柔繼續將空杯的茶斟滿,兩人以茶代酒,聊了那一時半刻。
寧王其實有意無意的想從陸明君的口中打聽出他過去的事情,比起寧王,聞婉柔更是想確認陸明君的身份。
到底是不是自己那姐姐唯一的親子。
「賢婿,這婚事雖已定下,但這結婚畢竟是兩家的事情,能將你培養成如此英才的父母,身份肯定不低,說不定寡人和王妃以前還認識。」
寧王一邊說著,一邊給聞婉柔使了一個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