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宗室成員,上一代寧王臨危受命,鎮守靈州以防南陽國的進攻,以一州一城之地打出了能與一國對抗的實力,這一代寧王居功至偉,在上一代寧王因為傷勢去世,這代寧王很快的接過了權利的交接棒,親赴前線揮斥方遒。

打出了數個震天的功勞,封到最後,朝堂封無可封,值得冊封天賜統領。

在二十幾年前局勢穩定之際,內部開始生亂,一堆人想瓜分寧王勝利果實,並且剝奪權利,將三十萬西涼軍打散重組,甚至放歸田野,少記功,甚至不記功。

從根源統領寧王權利剝奪,若不是尚流著蕭家的血液還值得幾分信任,此刻寧王的對手說不定就是在朝堂中接受供奉的那幾十位登山境。

世界上永遠都是拳頭大說的話才有道理,只有你讓別人害怕了,別人才會真正承認你的這份榮耀和地位,一切都是由勝利者書寫。

所以在二十幾年前,寧王劍履上殿,連朝中宰相都砍了好幾個,上來一個,砍一個,上來一個砍一個。

在二十幾年前的某些時段,宰相這位置都成了當朝者的噩夢位置,誰只要坐上去了,即便寧王第一天沒在朝堂上弄死你,第二天你的人頭肯定就被懸掛在皇宮城牆之上。

甚至在安京都城有一句寧王的名言傳出,他當朝呵斥陛下。

「你這個位置你想好好坐著,我給你,我不搶,你不想好好坐著,老子今天就要了你的腦袋,換個想坐的人上來!」

此等大逆不道的言論一經寧王口中說出,百官禁言,沒人敢說個不字,因為那會三洲之地三十萬大軍已經開拔,兵臨城下。

其中將領並非流著蕭家皇室血脈之人,而是寧王義子,宗室考量與其讓一個不是蕭家皇室之人奪了權,不如任由此事就這樣發展下去,三洲之地不再橫加干涉。

雖都掛著大乾王朝的名頭,都祭拜同一個祖宗宗廟,但是互不橫加干擾。

只要敢把手伸到不該伸的地方,寧王作為屍山血海走出來的人,完全有魄力,把這張桌子整個掀翻。

你不讓我活,那麼就都別玩!

以後這江山姓不姓蕭都跟我沒多大關係,當大軍攻入城中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朝下百官,只要有一點沾親帶故的全給砍了。

只要是稍微享受到一點朝中福利者,全給弄死,沒有絲毫緩和的理由,哪怕有人跟自己沾親帶故,並且求到自己頭上,給自己磕頭求情,自己都不帶絲毫猶豫的。

有一個算一個全該死,對自己人都這麼狠了,更別說其他人了,那幾天大乾王朝的東都,直接血流成河,上面殺一批,下面殺一批,然後聖上陛下這邊不允許,再殺幾個皇室宗親。

最後懾於此等壓迫,適才將整個局勢給壓制下來,所有人噤若寒蟬,一時間甚至將寧王敬為天神。

弄到最後舉世皆敵的局面,也是朝堂上想要看到的結果,不過寧王也明白,得到某些東西,肯定要失去什麼東西的道理。

自從手握西涼軍以來,朝堂上的那些弄臣包括當朝聖上,就刻意讓自己與世家大族保持一種惡性競爭關係,處處刁難,故意讓自己成為孤臣,弄臣。

實則是害怕寧王聯合世家大族起兵反叛,從骨子裡而言,寧王身體裡流的還是蕭家的血,是大乾王朝第一代君主的孫子輩,比之現在的皇上還高了一個輩分。

再某種程度上,蕭家的身份賦予了寧王在皇朝當中的合法性,若是反叛,很可能猶如多米洛骨牌坍塌一般,產生難以讓掌權者接受的蝴蝶效應。

派系之間也是需要維持永恆的榮耀,想要將自己的權貴傳承傳遞下去,這是人性,這是人貪婪的本性。

而朝堂中的那幫派系想要維持這份永恆不變的榮耀

,就得跟當朝陛下處在一條船上,至於多方投資,兩頭下注,在寧王這根本不可能發生。

要麼你就是在靈州跟著老寧王守城的那一批人,要麼你就是在三洲之地以正常途徑,如科考一類方式,正常走入地方在一步一步爬上來的人。

至於朝堂之上那幫兩面派的孫子,寧王見到他給自己送好處,甚至會發生好處收了,人也照砍的事情,別說面子了,連表面的功夫都不想給。

寧王對外自稱為社恐人員,不想與人有太多的接觸,從軍武出身的人最厭煩此間的彎彎繞繞,你給我整么蛾子,不說別的,我先把你的頭蓋骨掀飛,然後掛在城池上,暴曬個七天七夜。Z.br>

這股異常的排外,適才將三洲之地穩固住,沒被朝堂中那幫孫子給滲透成篩子,實在穩固住三洲之地將近二十年的穩固局面。

這其中還有一層含義,就是寧王彷彿在與朝堂中的那位刻意保持距離,並且想刻意造成寧王是朝中大敵的觀念。

無論此事是有意還是無意,兩邊最頂層的那一批人都刻意的往這方面去引導,因為只有如此,大乾王朝依然還是蕭家的,依然流著的還是蕭家的血脈。

變相的兩頭下注?這樣才能保證大乾王朝內部看似是鐵桶江山一塊,還保持朝堂中那群人高效率的幹活,與高績效的增長。

適才讓大乾王朝從一個卑微小國,在幾十年間成為了與北聖王朝分庭抗衡的存在。

因為寧王成為了大乾王朝一個名副其實的黑手套,誰要不好好幹,寧王會隨便找一個理由弄死各位,只要在這之前寧王不被別人弄死,他一定不光弄死你,還弄死你身邊所有利益相關者。

哪怕只是因為多收了一個銅板,寧王很可能就找茬上來,說要砍人。

往往這時候大乾王朝陛下內部在朝會的時候批評譴責一下,然後最終上升到點兵進攻三洲之地弄死寧王,又因為實力差距,容易被北聖乘虛而入,最終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