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各種複雜的情緒,排山倒海般朝簫秦襲來,重重的將他擊倒。

嘔吐感在五臟六腑之間翻江倒海。

如果在此之前,有人告訴簫秦,總有一天他會因為王屹之死,傷心難過到撕心裂肺。

簫秦肯定會罵那人沙比。

他怎麼可能會為王屹那種人而難過,還撕心裂肺,扯什麼淡。

王屹算什麼?

過去簫秦就沒把這貨放在眼裡,就一吃喝玩樂的廢物紈絝罷了。

忽逢鉅變,那也是他王屹寄人籬下,得靠簫秦護佑著才能存活。

也就是還有點利用價值,簫秦才會留著他。

相處至今,簫秦從來就沒把他當作哪怕是朋友,自然談不上有多深厚的情誼。

死了頂多是略有可惜。

然而當王屹的屍體就擺在眼前時,簫秦再難承受。

一瞬間他想的最多並非王屹之死,對徹查軍糧被劫案會造成怎樣不可挽回的損失。

而是忽然覺得,剛剛不久前還鮮活的一個大活人,一轉眼就沒了。

再也無法睜開雙眼,再也無法跟他開口說話。

這一切本可避免,本不必發生。

皆因自己的疏忽大意而不可挽回。

老馮頭講的故事雖然很動人,但其中存在很大的漏洞,簫秦其實已經察覺,他後悔當初沒有深究到底。

是什麼樣的堅持,可以讓一個人不計回報的守在荒郊野地,一守便是三十多年無怨無悔。

如果沒有希望,得過且過倒也罷了。

關鍵是,明明守滿五年便可以得到晉升,擁有更好的未來。

簫秦當初想的是,也許老馮頭本性上就是一個清心寡慾,對功名利祿看的極其淡薄之人。

這似乎也說得通。

可如果深究到底,這般理由就很難站得住腳了。

因為老馮頭在講述故事時,語氣神態皆表露出對當朝朝政的極其不滿以及失望的態度。

一個真正清心寡慾,看透一切的人,又怎會再計較這些?

他既然都選擇了與世隔絕般的世外生活,又保持著對朝堂局勢的關注度,豈不是嚴重的自相矛盾。

當然也不排除有極個別人,身在田園卻心繫朝野,既然心繫朝野。

然而老馮頭二十五年前就可以得到更好的晉升機會,去更高的位置,能更好的發揮自己的一腔抱負,為何要放棄?

放棄了近三十年,一個人一輩子有幾個三十年,最好的三十年就這般荒廢過去了。

矛盾重重,漏洞百出。

故事編織的再完美,終究也只是故事。

那麼這個白鶴段驛站原來的工作人員呢,他們如今去了哪裡?

有沒有可能提前就被老馮頭夫婦給鳩佔鵲巢了?

當然這也只是一種猜想,根據白鶴段驛站的殘破景象來看,簫秦更願意相信,這本就是一個早已荒棄多年的無人驛站。

有可能馬川所攜帶的官道圖解,乃是多年以前的版本,亦或者工部的人懈怠。

致使不該保留下來的白鶴段驛站,至今還留存在圖解上。

老馮頭,不,應該是對方,對方便是抓住了這個漏洞,並且很瞭解隊伍具體行程,提前安排了老馮頭夫婦在此設局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