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差距(第1/3頁)
章節報錯
誠如張得玉所講,簫秦投誠的行為,顯得十分荒唐。
堂堂百官之首的宰輔怎麼想,也該是皇帝最為信任和依賴之人。
而簫秦看似在賭,在賭張得玉並非旂秦帝真正的心腹。
實則是經過仔細的推算後,得出的結論。
其實很簡單,如果說宰副和皇帝一心,他便會幫著皇帝管理百官。
這樣皇帝不僅可以省心不少,朝堂也會顯得井井有條。
但在看旂龍國的朝堂,烏煙瘴氣,混亂至極。
反倒更像是有心之人,有意而為之。
身為宰輔的張得玉,敢說他為旂秦帝盡興了,敢說麼?
另外還有一處細節,簫秦至今記憶深刻。
那天旂秦帝在後庭召集重臣,和議簫秦小院走水之事時。
在張得玉轉身之時,簫秦分明看到,旂秦帝目光中露出了一抹帶著殺意的恨意。
那一轉瞬即逝的瞬間被簫秦僥倖捕捉。
從而可以判斷,旂秦帝不僅僅是不滿張得玉,甚至還其有殺心。
反推倘若張得玉真是忠心不二,視君如命的臣子,旂秦帝又何故如此?
因此,簫秦判斷,此君臣二人之間,必然早有間隙,而且肯定還很深。
這裡面顯然大有文章可作。
簫秦的一番心理活動,張得玉不得而知,但此刻他對簫秦的印象不知不覺,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此子看似年輕浮躁,但心思極深。
若能控制的住,乃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虎將。
也難怪皇帝會對他十分看重。
可如果一旦倒戈,那將是一把致命的利刃。
究竟該不該幫他。
幫助他解救王家眾人,其實只是一個契機。
二人達成某種共識的一個契機。
此子著實不簡單,他是怎麼看出自己和皇帝之間存在問題。
張得玉思索著,同時也在細細的品著。
但最終送離簫秦時,他既沒有點頭,也沒有否決。
他想再看看,看清楚此子真正的意圖,是否如他所說,只是為了避免做一個糊塗的替死鬼。
張府之行,雖然沒達到簫秦的目的。
但他還是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