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有一個很是出名的頌子。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

洪波鼓冥壑,無有斷絕時。

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

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

.….….…

這則頌子,跟厚海的修行體系十分相似,冥冥中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聯絡。

前面就講過,厚海的修行分為,開識,通覺,明見海,自渡,轉生,無我。

但是,好像又不完全一樣,畢竟厚海有著一個傳說中的境界,無我之境。

.….….…

不過,無我之境太過飄渺,究竟存不存在也說不定。

不如就從開識說起,這也是第五仲冬目前最關心的事兒。

.….….…

開識。是厚海修行的基礎,是踏上修行的第一步。

開識,開的是識海。

識海,其實是佛家的說法,道家稱為天眼。

並不是什麼虛無縹緲的東西,醫學上把它稱為松果體,位於間腦腦前丘和丘腦之間。

.….….…

如何開得識海,踏入修行。在厚海無非就是三種方式。

一是自小研學秘法經典。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少有雜念的童稚之心,依靠研學秘法經典成就的識海,最是純粹。在通覺和明見海境也走得最是順暢。

不過,卻是會在突破自渡境時遇到阻礙。

.….….…

二是轉生境的強者出手,幫忙點開識海。

轉生境的強者幫人點開識海一點兒都不難,如果轉生境的強者願意,可以說在厚海人人都可以修行。

這也是楚凡西把修行的希望寄託在厚海的原因。

難點在於,塑造識海。

塑造識海的目的在於,幫助被點開識海的人,以後在修行這條路上能走得更遠。這個過程中,轉生境會把自己的修行歷程,特別是自渡的經歷在被點開識海之人的腦中演繹一遍。代價是轉生境強者自己會減少壽命。

.….….…

最後一種方式,是最難的,也可以說是最簡單的。當人受到某些極限刺激的情況下,或者是在大喜大悲的刺激下,自己破開識海。

透過這種方式成就的識海,在通覺和明見海境的修行比較慢,但是卻是比較容易突破到自渡境,甚至比上面的兩種方法更容易達到轉生境。

毫不誇張的說,在厚海,十位轉生境至少有七位是在開識時,自己破開的識海。

嘗試透過這種方式成就識海的人很多,但是成功的人很少。

原因很簡單,往往一個人能看到的自己的極限,那絕不是真正的極限。

通常自認為的大喜大悲,往往都不能撼動自己的心扉。

也正是因為透過這種方式成就識海的人比較稀少,因此一旦被發現,就會被各個宗門搶著招收為弟子,視作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