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過年了,高句麗與夏國之間的大戰依然在繼續。

在徹底擊敗高句麗前軍八萬人之後,王澤下令中護軍前移五里路紮寨,夏軍大營已經進逼到距離平壤城十里以內,也就是說只要夏軍出營一列陣完畢,基本上最前面計程車兵就距離平壤城只有五六里路。

面對著夏軍的咄咄逼人之勢淵大祚心中很是惱火!

古時打仗一般都是雙方相距二十里設立大營,除非另一方對自己有絕對的自信,或者說是憑藉數倍大軍圍城才會敢靠近這麼短的距離。

在平壤城高句麗大軍總兵力依然是王澤中護軍人數兩倍以上的情況下,王澤竟膽敢把大營逼近十里以內,擺明了是看不上高句麗軍隊的戰鬥力,這下淵大祚被刺激到了。

夏軍的咄咄逼人雖然讓淵大祚惱火,但是更讓他惱火而又措手不及的,就是前軍八萬人的突然戰敗!

在他看來,如今夏軍的左右兩翼都已經被牽制住,自己這些大軍面對的只是王澤麾下的中護軍六萬人,他本想先用這八萬人消耗王澤中護軍的實力,然後再大軍出擊一舉擊敗王澤所部。

在他想來,高句麗總兵力遠遠超過夏軍,哪怕前軍打上幾場敗仗也沒有什麼關係,本來兵家勝敗本常事嘛!

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前營八萬大軍在夏軍的進攻下,連一天時間都沒有堅持住,就一股腦的敗下來,前營距離平壤城只有這麼近的距離,竟然大部分士兵都沒能夠逃回來,被夏軍一口氣吃下五萬多人,這簡直是跟人家送菜嘛!

惱火歸惱火,該做的戰鬥準備還是要繼續做。

淵大祚一面嚴令左右兩翼的高句麗守軍儘快擊敗當面的夏軍,另一方面則是繼續收縮兵力準備依託平壤城與王澤進行一場大決戰。

在淵大祚看來與平壤城守軍與左右兩翼的高句麗軍隊,在事實上形成了對王澤所部三面夾擊的陣型,一旦左右兩翼能夠將鄭魁、韓子高擊敗,就可以將夏軍全部包圍殲滅。

但是讓淵大祚大感意外的是,本以為戰鬥力應該比較弱的夏軍兩翼其實並不弱,他似乎小看了鄭魁、韓子高兩人,能夠從濟州島一路向北打過來的怎麼可能是一般的軍隊。

當鄭魁、韓子高兩人分別率領大軍開始進攻高句麗兩翼時,防守的高句麗軍隊還企圖主動出擊,結果試探不成反而被擊敗,先後損失數千人,從此只敢老老實實的據守防線,再不敢出擊。

不過雙方的主要戰場還是在淵大祚與王澤這邊。

面對著淵大祚繼續的烏龜流防守,王澤也開始感覺有些棘手,畢竟淵大祚依託平壤城進行防守的工事要更加堅固一些,夯土城池因為具有吸收爆炸衝擊波的能力,炸藥的效果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好。

為了摧毀平壤城的防守,更為了進一步打擊高句麗軍隊計程車氣,王澤乾脆命令工匠們一口氣又重新制造出三百部巨型投石機,他要用這種革命性的武器來摧毀高句麗人的信心。

淵大祚怎麼可能會坐視王澤在那裡製造兵器,於是他充分發揮高句麗軍隊人數更多的優勢,在一開始每天安排一部分軍隊或是夜襲,或者是敲鑼打鼓襲擾夏軍,讓城外的夏軍無法好好休息。

王澤雖然也安排一些士兵值守,可是王澤這時加上騎兵也只有七八萬人,而淵大祚一方卻有至少二十多萬人可以使用,甚至他還可以進一步從周圍那些逃難的高句麗民眾中招募一部分士兵。

面對著淵大祚這一手王澤很惱火,可是卻又無可奈何,終於在經過四五天後後方正好又運來二十萬斤黑火藥製作成的炸藥包,於是王澤下定決心對平壤城開始大規模的攻勢。

總數達到四百部的巨型投石機被推到距離城牆僅有三百餘步的位置,因為高句麗人在城牆上也架設了大量投石機,為防止被高句麗人攻擊,夏軍在自己的投石機前面還設定了兩道柵欄來阻擋高句麗人的石彈。

這四百部投石機並不是一字排開,而是使用前後錯落的形勢,中間有近五十部投石機還專門堆砌起一個高臺,讓它們具有更好的攻擊性,這數十部架高的投石機射程足可以增加三十步(四十五米)以上。

四百部巨型投石機的威力是驚人的,一百五十餘斤的巨石打著轉狠狠砸在城牆上,城牆上的箭垛不斷的從城牆頂部掉落,砸在外牆上的巨石也讓大片的土塊不斷脫落下來,南城門上的城門樓在開戰一炷香的功夫,就已經被全部摧毀。聚書庫

城頭上的高句麗士兵當然不會幹看著自己捱打,他們奮起用自己的投石機還擊,但是受限於技術的原因,他們的投石機卻只能將近百斤的石彈射擊到第一排夏軍的面前,若是使用輕型石彈倒是可以攻擊到夏軍,可是效果卻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