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人!

這個族群雖然在高句麗國中是人口最多的一個族群,但是卻從來都是存在感最弱的族群,哪怕有很多漢族大地主也被高句麗王室封賞官爵,他們的生活也富比王侯,但是漢人在高句麗國內從來都是邊緣族群。

高句麗起家時,因為高句麗的人口非常少,而為了增加國力他們還必須保留大量的漢人來創造財富,為了保持高句麗人的統治權,原佔據遼東漢四郡的高句麗都是聯合其他民族一同鎮壓遼東的漢族。

其實古時候漢人的民族國家意識是很薄弱的,雖然古人有識之士也有華夷之辨大防的說法,但是對於絕大多數普通漢民來說,只要能夠過上安穩的日子誰來當老大都無所謂,這是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在原來的歷史上,隋帝國三徵高句麗,參加高句麗大軍對抗隋軍的高句麗漢人其實也不在少數,但是這些生活在高句麗境內的漢人士兵殺起隋軍來也是絲毫不會手軟,在這些人看來自己是高句麗人,不是什麼隋人。

王澤過去也派出簡愈、連於成、伯奢圖三人各自負責一塊,想要他們動員大量的高句麗漢民遷移到東海去,但是高句麗的漢民卻從來都是非常冷淡。

十餘年來竟然也才只有數千人被吸引去了東海各郡,這其中還有相當部分是他們自己的親族朋友的家人,因此在王澤的原本打算中,這些死心投靠高句麗的漢民也將會是夏國的敵人。

後來王澤才知道,高句麗國內的漢民依然還是那種依附民的體制,這些漢民世世代代都是那些高層地主的奴僕,他們雖然也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但是另一個陌生的世界也是他們逃避的。

當王澤忽然收到駐紮在南洋的孫宇寫來的一封書信後,他忽然改變了之前的主意,雖然高句麗內部相當部分漢民是高句麗政權的鐵桿支持者,但還是有一部分漢民是可以招攬的。

於是他迅速將孫宇從南洋召了回來,除了孫宇之外,還有孫宇親自挑選出來的一部分可靠計程車兵,這些士兵都是當初跟隨孫宇無奈投降的原高句麗漢人水軍士兵。

面對著夏軍對高句麗的大戰,他們也不希望自己家的親人被夏軍殺死,他們想要利用自己土生土長的優勢去動員自己的親族,讓他們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應對來。

因為之前高陽成為了對抗夏國的數十萬大軍,因此一口氣也不管什麼漢人不漢人的限制了,不僅從各地漢人聚落中招募了近二十萬漢人參軍,其中還有大量階層較高的漢人被逐步的提拔成了軍官,雖然只是中低層的軍官。

等到淵大祚透過政變奪取政權時,雖然他對平壤城內外的駐軍中有這麼多的漢人軍官不滿,但是一來高句麗正面對著夏軍的大肆進攻,他還需要這些漢人來對抗夏國的攻勢,另外在高句麗大軍中漢人的職位並不高,這才是淵大祚沒有對漢人軍官做出清理的原因。

但是淵大祚絕對想不到,哪怕這些漢人軍官的職位不高,但是他們卻掌控者中低層的幾乎所有職位,而且麾下計程車兵又很大部分都是漢人士兵組成,因此淵大祚派去接管軍隊的高階將領根本無法完全事實上掌控這支大軍。

就在淵大祚忙著派出大軍阻止那支進攻國內城的夏軍,並且大肆整合軍隊以便在不久的將來跟夏國大軍進行大決戰的時候,孫宇已經率領著上百名信得過計程車兵各自潛入了自己的家鄉。

這些人的意外迴歸可以說讓他們的家人有喜有憂。

喜的是原以為已經死去的親人還能夠活著回來,這些士兵當初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都是強忍著心中的思念沒有跟家裡人聯絡,這時一回來當然是讓家人驚喜萬分。

但是讓這些士兵家人憂慮的是,在得知了他們已經投靠夏國後,當時就害怕遭到高句麗人的報復,雖然這些人的迴歸很是隱蔽,但是他們畢竟在這些地方生活了很多年,一旦遇到熟人很容易暴露。

這些擔憂在這些士兵眼裡都不是什麼事,於是這些士兵就開始跟家人們講述了漢人移民在夏國的種種待遇,更何況他們過去也有了很多的軍功,完全可以置換到大片的土地。

這樣一來自己的家屬們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有了這些士兵的親身講述,他們的家人那種感受當然就不一樣了,於是這些士兵的家屬紛紛開始準備離開高句麗這個將要毀滅的國家。

因為這段時間一來的連連大戰,高句麗國內的各族百姓紛紛結寨自保,漢人們因為政治上的弱勢,向來是最容易受其他高句麗人欺負的族群,因此這段時間的處境更是糟糕。狗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