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扶余城之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扶余城
這是高句麗王室祖先扶余人的故地,高句麗在重新奪取這塊土地後,在北魏太和元年(西元477年)建立起這座規模不算小的城池,到如今的夏曆十九年(西元576年)還不滿一百年時間。
在後世遼國時期,傳說這裡有一條黃龍出現,因此更名為黃龍府,直搗黃龍中的這個黃龍,就是指的扶余城,也算是一個歷史比較悠久的城池,在高句麗時是他們統治扶余故地的政治中心。
只是目前的扶余城已經失去了往日的熱鬧,一支人數多達八萬的步軍已經將其團團圍住,城外三面都是夏軍大營連綿十餘里,如果是和平時期的民眾光是一眼看過去就能被這支大軍的殺氣給嚇的兩腿發軟。
哪怕扶余城中的高句麗民眾因為長期與契丹的敵對,心理素質稍微強上那些一些,但是面對著數倍的兵力差距他們依然憂心忡忡,畢竟這些年高句麗大軍對抗夏軍幾乎每次都是失敗。
這一次夏軍氣勢洶洶而來,絲毫沒有上一次的磨蹭,這一切都讓高句麗守軍壓力倍增,哪怕身下高達四五丈高的城牆也沒有讓他們覺得更加安全一些,反而覺得這是圈禁自己的牢籠。
在扶余城周邊,胡秉常正率領麾下三萬餘名騎兵遊弋在附近方圓數百里範圍內,他們在驅逐一切可疑的人群,而姬翔更是率領所部獨立騎兵師前出上百里,準備隨時攔截城中可能會逃出去的高句麗士兵。
在距離扶余城三里外的一處小土坡上,姜川與許寧兩人分別舉著一支雙筒望遠鏡看著戒備森嚴的扶余城,不得不說這種新出現不久的雙筒望遠鏡看的比單筒望遠鏡清晰多了,不過目前也只是裝備到了都尉軍司馬一級。
“情報說扶余城內據守的將領是高文燦部將高建,目前他手下只有兩萬高句麗步軍,其他的那三萬高句麗騎兵已經不知所蹤,不過我猜測這支騎兵很可能會趁我們攻城的時候突襲我們的後路!”
許寧高舉著望遠鏡看了許久之後,對姜川開口說道,雖然身後有三萬名隨時可能會出現的高句麗騎兵,但是他對己方這一次的攻勢還是信心滿滿的,而且這些騎兵自有胡秉常對付,步軍只管攻城就可以了。
姜川看了許久後卻搖搖頭道:“恐怕不止這些,我們還要考慮到城內的民眾數量,在我們到來之前,高建已經將扶余城周圍二百里內的所有高句麗民眾收攏進扶余城!
這樣一來我們不僅要面對著的是兩萬守軍,更要面對著十餘萬會拿起武器跟我們拼殺的高句麗青壯,這些人知道我們過去在百濟、新羅乾的事,這一次弄不好還需要我們屠城才能將眼前的城池拿下來!”
許寧不在乎道:“怕什麼呢,屠城就屠城,咱們以前也不是沒幹過這些事情,傳檄城內投降,如果負隅抵抗城破之後屠城雞犬不留,我還不信這些高句麗人有膽子一直硬撐著!”
說著許寧還回頭看了一眼遠處大營中被孤立出來的一處極大的大帳,他信心滿滿道:“哪怕這些高句麗人不願投降,我們可是還有那上萬斤黑火藥的!這遼東各郡的城池中也就是這幾個大城不好攻打,其他那些城池還是容易打的!”
許寧的意思姜川明白,只要有大量的火藥就可以將這些城池的城牆炸開,這樣一來城池就容易攻克了。
作為高句麗在遼東統治支柱的城池,也就是扶余城、安市城、遼東城、新城、建安城、大黑山城(卑沙港),這些城池不僅是高句麗在這一片區域的統治中心,也是最為堅固的城池。
不過目前大黑山城早已經成為了蒼狼軍的戰績,也就是其他五座城池比較有象徵意義,如果夏軍能夠輕易的將這幾座城池攻陷,那麼其他比較小的高句麗山城就很容易失去信心。
許寧與姜川不會讓士兵們搬著雲梯、鵝車這些傳統器械去攻城,人力資源極度缺乏的夏國損失不起這麼大的人力,他們有的是其他的手段去進攻,不過這都需要時間準備。
當天夜裡夏軍大營遭到一夥人的襲擊,不過卻被早已經做好準備的夏軍哨兵一頓弩箭射死上百人,其他數百人在準備逃回扶余城時,卻被埋伏起來的楊武率領騎兵全部砍殺。
第二天數萬名夏軍士兵將扶余城圍住了東、西、北三面城牆,只留下南門沒有佈置任何兵力,當然了更遠處還有姬翔率領一萬五千名騎兵堵著,這樣光是三面城牆每一面的兵力都有兩萬多人,比城內高句麗守軍的總人數還要多。
面對著城外的大軍壓境,高句麗守軍很頑強,他們不僅沒有一人逃走,甚至還有數萬名高句麗青壯也積極參與守城,竟然就被許寧說中了,這些高句麗人果然是要負隅頑抗。
他們在城頭上準備了充分的礌石、滾木,還有一鍋鍋冒著惡臭的金汁架在大鍋上燒開,只等夏軍攻城時就要給企圖奪取他們家園的漢人狠狠一個教訓,哪怕城池陷落也要拉著大量夏軍一同去死。137
可是在他們做好一切守城準備後,城外的夏軍竟然遲遲沒有發起進攻,不過在看到城外的夏軍大營內竟然有上千名工匠指揮者上萬名士兵制造攻城器械,他們的心就擔心的更加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