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曆十一年(公元568年)夏,程衝心滿意足的帶走了已經完成擴編的蒼狼軍四個師四萬餘人,另外周通看著曹安他們去打仗眼饞不已,也跑到王澤這裡嚷嚷自己這幾年都閒的渾身長毛,強烈要求跟著回去打仗。

鬧不過周通的攪和,加上王澤也覺得王勇那裡鐵甲軍只有羅歡一部實在是有些薄弱,因此便讓周通所部三千人鐵甲軍也跟著一塊回去了,同時跟著大部隊人馬一塊回去的,還有王澤答應提供的一部分戰馬。

畢竟這一次既要運送四五萬士兵,又要運送幾萬匹戰馬,需要的船隻太多,哪怕如今東海的船隊已經非常多,可是畢竟還要承擔各方面的任務,因此整個隊伍需要分成三批出發,每次都運送一部分士兵、戰馬和武器。

當第一批人馬離開後,王澤也準備進一步增加東海的軍隊數量,過去將整個夏國的軍隊規模限制在十萬人,是因為當時王澤佔據的地盤主要是在東海各島,只要有強大的水軍,就足可以抵擋外來入侵,對於步軍、騎兵的要求沒有那麼迫切。

到如今,經過多年的擴張後,除了東海各島原有地盤之外,王澤又有了北面的勿吉之地和南面的南洋、明珠群島要派兵守護,因此原來的軍隊數量已經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尤其是勿吉之地那邊,隨著原來的東海霸主高句麗不斷從遼東向北部擴張,大片肥沃的土地迅速被高句麗佔領,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粟末部、伯咄部、安骨車部也是紛紛被迫臣服於高句麗。

就這樣高句麗從西南向東北方向擴張,而王澤則是沿著混同江、難水(松花江)從東北向西南擴張,雙方已經開始對處於中間的土著部落進行激烈的爭奪,隨著王澤與高句麗之間爭奪的加劇,為了這片肥沃的黑土地,雙方必然會爆發激烈的衝突。

除了高句麗之外,對勿吉之地構成潛在威脅的還有難水流域的各靺鞨部落,在完水(黑龍江中游)也有更西面的室韋人,甚至是突厥人都是對王澤長遠的威脅,由此看來,王澤擴大軍隊的措施已經是勢在必行。

對於軍隊編制王澤早已有規劃,到如今依然是依循前例而已,軍制和任務都沒有太多的變化,只是軍隊駐守的地點等發生了一些調整。

在王澤的規劃中,以後地方各郡的治安、守衛工作都是由各地民兵部隊改組成的國民衛隊來負責,另外各郡作為騎兵後備力量的白狼營,這些青少年騎兵雖然不能擔負起作戰任務,但是負責巡邏治安還是可以勝任的。

尤其是東海各郡因為身處大後方,受到的戰爭威脅最小,所以王澤準備只在這裡佈置一支野戰部隊,平日裡以各郡縣水軍巡檢營守護海岸,國民衛隊和白狼營則是守衛陸地安全。

而這支野戰部隊則是作為機動力量,重點支援,再有駐守濟州島、秦津的宗立分艦隊鎮守關鍵港口,足可以保護整個東海各島的安全;另外南洋那裡王澤目前已經佈置好,暫時也不用再操心。

因此經過這些分析後,目前最需要增加軍隊駐守的地方,就是正在迅速發展的勿吉之地,這裡不僅土地面積遼闊,發展前景最好,而且周圍的強敵也不少,受到的威脅也最大,當然也需要最多的軍隊。

對於擴編軍隊王澤是早就已經做好了準備,過去為了限制軍隊的數量,王澤對於很多軍隊都是沒有滿編的,不過正是考慮到如今要面臨的情況,因此當時軍官還是按照實際數量配備。

如今王澤只需要將這些缺額計程車兵數量補足就可以,完全不用再考慮增加軍官的數量,這樣王澤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軍隊數量補足,也算是變相借鑑了二戰蘇聯軍隊的做法。

首先擴編的當然必須是王澤的中護軍,當初為了限制整個軍隊的人數,當時中護軍全軍只暫編一萬兩千人,基本上也就是滿編的一多半而已,如今也該把全部編制滿起來。

若是中護軍全部營伍都滿編後,這就是一支人數多達兩萬一千人的龐大軍隊,而且經過這幾年的實際作戰和大量戰陣演練,王澤又根據實際行軍作戰需求增設了一個人數在兩千人的輜重營。

另外中護軍原來僅有羽林衛這一支騎兵,哪怕是滿編後的騎兵數量也僅有三千人,在地形開闊平坦的勿吉之地比較適合騎兵作戰,整個中護軍只有這麼一點騎兵是非常不適合的。

於是在經過一番討論後,王澤又將朱伯符、程虎率領的羽林衛騎兵增加到五千人,這樣在經過一個月的整編後,整個中護軍各衛的全部人數加起來就達到驚人的兩萬五千人。

當然,在中護軍人數增加到這些之後,王澤在以後幾年內都不準備繼續增加中護軍的數量了,畢竟王澤需要的是可以作戰的軍隊,而不是這種整天圍著自己轉的軍隊,他也不需要太多的軍隊來彰顯自己的高貴。乾坤聽書網

除了中護軍要滿編之外,王澤也恢復了騎兵隊伍的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