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著南洋詭異複雜的劇烈局勢變幻,王澤可是心急如焚,西洋那邊又有何亮遭到天竺人的伏擊,因此明知道這是劉忻的玩笑話還是著急的不得了,於是連聲催促。

見王澤如此,劉忻也不好再開玩笑,他止住笑容正色道:“陛下若是不僅要保住婆羅洲的基業,還要進一步謀求在南洋的擴充套件,那麼就只能往那裡增加百姓的人口數量,而且最好是能夠隨時組成軍隊打仗的民兵!”

“民兵?”王澤立馬就有些為難道,“如今勿吉之地新建各城處處都希望能夠多分到一些退役計程車兵到他們那裡去定居,恐怕南洋那邊不會有太多計程車兵願意去呀!難道普通的百姓就不可以麼?”

“陛下,若是實在太緊張的話,至少也是必須每十戶二十戶百姓中就有一家中有人是退役士兵,或者是參加過作戰的民兵,”劉忻想了想又建議道,“這樣以這些民兵為基礎,組織那些普通民眾習練戰陣!這樣南洋那裡的民眾平時為民,戰時為兵,既可以節省軍費,也可以抵禦南洋各國的襲擾!”

“先生此計甚好,只是我們需要遷移多少百姓往南洋去才能夠保住這些土地呢?”聽罷劉忻的建議,王澤繼續問道,“而且這遷移的民眾若是太多,也會影響到其他州郡發展的!”

“不需要太多的,”劉忻微微搖頭笑道,“如今南洋各城的百姓數量全部加起來,如今也有將近八萬多人,如果能夠保證那裡有十五萬左右的百姓,保證南洋數年之內的安全也就夠了,畢竟如今的夷洲也才不到十萬人!”

根據劉忻的計算,王澤這一次至少需要遷移七萬百姓到南洋去,這些百姓的來源也好辦。

之前孫興、闞樂從南陳那裡搶來的十多萬人,除了安置在夷洲的五萬人之外,其他的百姓盡數安置到南洋各城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就是,如今王澤只需要從東海各郡選拔出一些民兵就可以了。

另外王澤還要選拔安排好南洋各城的官員,畢竟那裡的民眾也已經不少,加上如今的一大批移民,足可以設立郡縣,特別是距離夷洲不遠的呂漢,如今也應該走上正規了。

在聽取了劉忻的建議後,王澤經過一番考慮終於做出決定增加遷往南洋的移民數量,不過卻不是劉忻建議的那種將這些民眾儘可能的安置在婆羅洲,王澤選擇了將絕大部分百姓安置在呂漢(呂宋島)。

“若是將這些民眾全部遷移到婆羅洲,固然是可以保住婆羅洲上兩城池的安危,可是於我而言卻不啻與辜負了那些民眾對我的信任,他們願意放棄家業遠渡重洋投奔於我,我又怎能將他們送到虎狼口吻之下呢?”

這是王澤對劉忻的回答,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王澤決定採取重點加強建設戰略後方的策略,一方面是增加一部分軍隊保衛三面環敵的泗水城、擒龍灣,另一方面則是極力增加呂漢的漢民數量。

根據王澤的計劃,這一次遷居南洋的七萬漢民中,其中的四萬人都安置到呂漢,而其他的三萬人則是由南長島(巴拉望島)和婆羅洲上的泗水城、擒龍灣分別安置。

當然分配到泗水城的民兵比率相對來說要高出很多來,而王澤為了進一步提高泗水城和擒龍灣兩地的實力,準備將已經擴大到一千多人的‘毒蛇’熱帶叢林作戰部隊派過去。

這樣有泗水城和擒龍灣兩地在前面頂住南洋各國的襲擾,遠處後方的呂漢方面也會安全很多,而呂漢得到大量的移民後,經濟實力迅速增強的同時,也可以保證對泗水城、擒龍灣等地軍隊的大力支援,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

更何況,呂漢距離夷洲、琉球兩地來說都近很多,若是呂漢突然出現什麼變故也很容易得到東海那裡的支援,或者說以後呂漢這裡實力增強,也可以支援夷洲郡對抗南陳的入侵。

其實劉忻和羊枯也知道王澤心裡還有另一個想法,那就是防止距離太遠出現割據山頭,畢竟當一個人治下有了相當數量的百姓和軍隊後,那麼哪怕這個人不想也會有人推動他一步步走出去的。

想到這裡羊枯心中一動,若是想要從根子上消除這種地方割據的起源,最好從一開始就斷絕其根基,而要想斷絕其根基,最好的辦法就是軍政分離,剝奪當地駐軍管理民政的權力。小小書屋

想到這裡羊枯上前建議道:“陛下,既然這一次遷居南洋的七萬漢民足足有四萬安置在呂漢,這樣加上呂漢當地之前的人數,已經足足有七萬多人,因此臣懇請陛下在呂漢設立郡縣!”

“在呂漢設立郡縣?”王澤笑道,“羊先生,現在就在呂漢設立郡縣怕是有些過早了吧!這些百姓還沒有熟悉當地的環境,我想等一切走上正軌了再設立郡縣也不遲!”

羊枯正色勸諫道:“陛下言過矣,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國更是難上加難,趁著如今呂漢那裡一切都還沒有走上正規,正好將那裡一切都歸攏好,不然等那邊有了自己的秩序,陛下再想整改可就是難得很了!”

見王澤還有些猶豫,羊枯又趁熱打鐵道:“陛下可知馴象,今年我曾聽聞呂漢當地有大象產仔,馴象人以鐵索系幼象,栓於樹上,幼象百般掙脫不可得,如是天長日久習以為常,待其長大之後亦不再掙扎!馴象如此,治國亦是如此!”

“晤,先生說的有道理!”被羊枯這麼一說王澤也覺得不應該再等了,只是對於呂漢那裡任命誰為那裡的郡守還有些為難,於是他問羊枯道,“我亦欲設立郡縣與呂漢,只是不知道以何人為郡守?”

“哈哈,陛下,你這還真是放著人才不知道怎麼用呀!”羊枯跟劉忻兩人都哈哈笑了起來,就連旁邊的呂文和蕭敬想了想之後也是恍然笑起來,只看得旁邊的程衝、衛晟等人一愣一愣的,不知道怎麼回事。

“陛下,最好的人才不就正在平陽郡陪陳伯宗麼?”笑了一會後,羊枯終於正色將自己準備舉薦的人推舉了出來,劉忻、呂文、蕭敬三人聽罷之後都是不住的微笑點頭。

“原來先生說的是到中舉到中書,”王澤也終於明白了羊枯說的究竟是何人,如果是到中舉的話倒是很合適,首先到中舉就是南朝人士,會讓南陳百姓天生有一種親切感,這對於如今南朝移民佔多數的呂漢來說是最好的人選。

另外南洋與南陳的氣候比較接近,他們之間的經濟模式有很多相同點,這樣以到中舉為呂漢郡的郡守,就可以最好的把握住那裡的經濟發展,對於推動呂漢儘快成為南洋各城的支柱有著重要作用。

不過王澤轉念一想又有些為難道:“恐怕不行吧,到中舉過去在南陳曾官至中書令,如今雖然落難,可是曲曲一個郡守的位置,恐怕不會答應吧,另外他如今時時陪伴陳伯宗,又怎麼會離開呢?”

羊枯笑道:“陛下切莫擔憂,到中舉這人雖然對陳茜也是忠心耿耿,不過這人畢竟是比較醉心權力,雖然過去曾做過中書令,但是如今畢竟不過一個白身,陛下若要任命他,我親自去勸,他必然在推脫一番後還是會答應的!”

聽到羊枯的話,王澤釋然笑道:“我卻是沒有想到,也好這件事就拜託羊先生了!”嘴裡說著到中舉的事情,王澤卻想起了也在平陽郡呆了一年多的韓子高,也不知道韓子高如今在那裡過得怎麼樣。

只是王澤畢竟還要繼續將南洋的所有問題處理完,在有了郡守的人選後,其他各級郡縣官員自然有劉忻、呂文、蕭敬等人去安排,村鎮一級的官員則是按照東海的習俗由本地百姓自由選出,這就省了王澤很多功夫。

緊接著王澤又拜託負責整個東海民兵訓練的鄭魁,讓他幫著選拔出一部分願意遷居南洋的民兵,相對於南洋那些普通漢民,甚至是流放罪人,這些擁有一定作戰能力的民兵,作為南洋那邊的主力,他們的待遇可是非常高的。

不過,如果按照劉忻說的每十家就有一家是軍人出身,這樣王澤至少需要給南洋增派七千名民兵、退役軍人,哪怕每二十家安排一家,也需要三四千人,這樣數量太多根本不可能。

為了鼓勵民兵遷居南洋,王澤頒佈法令每一名願意遷居南洋的民兵,都可以獲得至少二百畝基本土地,而且他們的家人只要願意去的也一律是每人一百五十畝土地,憑著這樣的條件在後來也總算是選派出兩千多名基幹民兵。

雖然這些民兵的數量依然有些嫌少,但是以這些民兵為骨幹,只需要有個半年時間,就可以讓南洋那裡的十幾萬百姓接受充分的軍事訓練,結合東海自產的優良武器,足可以抵禦南洋各國的進犯。

到時候王澤也不用再像今天這樣發愁了,當然這些都只是後話,王澤安排完這些事情還有程衝在一邊等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