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陳頊的好奇(第2/2頁)
章節報錯
若是縱火船放在這裡,因為船速慢、水面太寬必然不能發揮自己的功用,只有水軍戰船叢集作戰效果更好一些,與此相同,縱火船雖然有近兩三千艘,可是在這寬闊的大江之上畢竟太過分散,也只有京口這裡江面較窄,水流快速,若是在此點燃火船順流而下,就可以讓夏軍戰船無法躲閃,到時必然建立奇功!”
聽到吳明徹的講解,杜謙才明白吳明徹為什麼會將所有的縱火船放到京口那裡去,不過他想了想建議道:“吳伯父,既然如此,我覺得瓜洲那裡豈不是更適合,那裡江面比京口還要狹窄,而且夏軍來到建康城附近必然提防下降,這時我們大軍齊出,豈不是更容易給夏軍以重創?”
對於杜謙的建議吳明徹也是大笑起來,他一邊笑一邊耐心道:“子仲也算是有心了,不過若是江面太過狹窄,夏軍完全可以採用斷臂之術,拋棄一部分船隻擋住這些縱火船,更重要的是,”
說到這裡吳明徹的聲音小了很多,“你要知道,瓜洲對岸不遠處就是建康城了,若是被夏軍衝到這裡,哪怕我們將夏軍擊退,在陛下臉面上也會不好看,因此無論如何不能讓夏軍衝到建康城百里以內!”
聽到吳明徹拋開心扉的耐心講解,杜謙終於明白自己老爹讓自己跟著吳明徹好好學學打仗的本領,原來這些裡面還有這些道道。
在等待夏軍到來的日子裡,吳明徹不斷做著戰鬥準備,一時間建康城以及建康更下游的京口(鎮江)等地充斥著南陳的各路水軍,其間更有大量用各種漁船改裝成的縱火船,一旦夏軍的水軍進入長江,就會利用各種手段來進行攻擊。
這時的長江雖然依舊寬闊無比,可是大江之上終究比不上大海的遼闊,若是大批火船順流而下夏軍依然難以抵擋,因此這種手段也成了陳軍對付王澤水軍的僅有手段。
吳明徹等人在準備作戰的時候,從豫章郡出發的章昭達也率領三萬人順利翻越大山來到了會稽郡,卻發現這裡的夏軍已經離開了,看來夏軍應該準備發起進攻了。
可是駐守會稽郡錢塘灣對岸吳興郡的程靈洗,卻沒有發現夏軍有任何向吳興郡出發的痕跡,於是他一邊跟吳明徹緊急傳信,一邊也做好準備防止夏軍殺上一個回馬槍。
就在陳頊收到吳明徹、程靈洗各部已經做好一切準備,正信心滿滿的等待夏軍到來,準備給夏軍狠狠一擊的時候,卻是左等右等一直沒有見到夏軍來犯。
要說夏軍沒有來犯也並不正確,根據吳明徹的情報描述,夏軍確實也來了,而且是一支規模不小的水軍,可是這支水軍在江陰郡江口附近轉了一圈,並且在沙洲上停了一天後忽然就自己退走了。
面對著夏軍的行為陳軍並沒有放鬆警惕,不僅是吳明徹這裡做好了隨時戰鬥的準備,就連江北各郡的南陳守軍也都打起精神嚴防死守,特別是靠近王勇的鬱洲島和海州三郡更是防禦的重中之重。
但是隨後一個月的時間裡,這些地方都傳信來說沒有發現任何夏軍的動靜,這些訊息讓陳頊鬆了一口氣的同時也是格外的憤怒。
本來吧自己也不是不害怕夏軍的強大戰鬥力,可是在自己做好一切準備的時候,夏軍一點都不配合的撤退了,你要說好歹打一仗你再撤退,自己也好對百姓說是夏軍害怕了陳軍的戰鬥力才主動退走的。
可是如今在自己做好一切戰鬥準備之後,夏軍反而不來了,好像自己特別怕夏軍一樣,甚至都已經到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地步,雖然事實上確實是如此,可是陳頊依然感覺自己受到欺騙一樣憤怒。
不過陳頊心裡不高興,不代表那些文官們這樣想。
似乎中國的文人們一向善於阿諛奉承,南陳的諸多大臣見到夏軍主動撤軍之後,頓時紛紛歡呼起來,說‘建康王氣在此,東海小國之人望而生畏’看到這裡王氣沖天,以為不可敵,這才立即撤走的。
不得不說這時候的文人在百姓中的威望之高,這麼一個扯淡的理由竟然得到了建康城內外廣大百姓的一致贊同,在他們看來不管海外的國家是誰建立的,終究比不上自己這個華夏正統。
再說了要不是東海人怕了建康的王氣,又怎麼會在來到了江口之後忽然退走呢?所以南陳的百姓,特別是建康城的百姓更加自信起來
相對於這些百姓的歡喜,陳頊卻不這麼想,雖然有諸多大臣給自己彌補上了這麼一個理由,可是陳頊自己卻知道事情其實是怎麼回事,在為夏軍撤走鬆口氣的同時,他也格外好奇夏軍為何突然撤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