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十比一的海戰(第1/2頁)
章節報錯
“咚”“咚”“咚”“咚咚咚咚······”劇烈的擂鼓聲向著遠處的海面傳去。
古時行軍作戰都是擂鼓衝鋒,鳴金收兵,哪怕是水軍也是這個慣例,這時不管是陳軍一方,還是夏軍一方都開始擂起牛皮大鼓,雙方計程車兵在各自將領的率領下鼓足士氣向著對方駛去。
在一陣陣擂鼓聲中陳軍與夏軍一邊爭搶著上風向,一邊逐漸的向對方靠近,雖然這時候還沒有海權論,也沒有海戰作戰條例,但是不管是淳于量還是夏軍的將領都很清楚佔據船隊上風向的重要性。
佔據了上風向不僅意味著風帆戰艦的移動速度要遠遠高於對方,就連自己船隻上的投石機、床弩、火油彈等武器也要比對方射程更遠,這在海戰中意味著什麼自然是不言自明。
夏軍的水軍戰船本來比陳軍水師更快,可是因為陳軍本來出擊的時候就是已經佔據了上風向,而且陳軍的船隻數量更是遠遠超過夏軍數倍,這樣一來眼看要接戰時依然是陳軍優勢更大一些。
眼看夏軍的戰船距離自己越來越近,淳于量高聲傳令道:“鬥艦前出,以投石機攻擊敵艦!”
哪怕淳于量率領的南陳水軍戰船大艦,是對面東海夏軍夷洲分艦隊闞樂所部的五倍以上,但是本著猛虎搏兔的教訓,他從一開始就下定決心以全力拿下這一股夏軍。
四艘巨大的特殊戰船從陳軍的行列中駛出,在十餘條小型戰船的護衛下前出至隊伍的最前面,這四艘大船正是陳軍中的水戰利器鬥艦。
陳軍鬥艦上的投石機與陸地上使用的投石機略有不同,因為是在船隻上使用的投石機,因此射程相對比較有限,不過哪怕是這樣艦載投石機的平均射程也有二百步到二百五十步之間,不僅投石機的威力大,鬥艦上還攜帶有近戰的拍杆。
這些拍杆長達五丈左右,上面攜帶著巨大的石塊,利用船上的吊索吊起,然後靠近敵船後就狠狠砸下,哪怕是厚達近尺的船板,也會在接連拍擊後被打的變形,然後就被海水侵入,最終導致沉船。
如今正值冬季,夷洲附近的海域海水非常涼,一旦有士兵掉入海中,若是半個時辰沒有救起,必然會喪命於此。
對面的夏軍水軍明顯很瞭解南陳水軍的這些水戰武器,一開始他們也是在努力的搶回上風向,可是因為一開始就落在了下風,加上船隻數量遠遠不足,因此依然是勉強偏移了一定方向,但終究沒有搶回上風。
看到陳軍鬥艦前出後,夏軍並沒有立刻派出大船接戰,而是派出數艘體型較小不過船速更快的海狐船迎了上去,這些海狐船每艘大約五百石載重,基本上每艘只有二十人,但是船速非常快。
看著飛速駛近的海狐船淳于量很是納悶夏軍的舉動,但是他依然不為所動,在數艘海狐船靠近到二百多丈的時候陳軍鬥艦開始逐一拋射石塊。
因為水戰不同於陸戰,本來投石機射程就小一些,於是為了提高命中率,水戰的投石機大都是經過粗略打磨的,因此這些石彈的大小非常均勻,一般都在五十斤上下。
這樣一來海戰的投石機命中率就大大提高,迎面上來的近十艘海狐船其中一艘來不及躲閃,當即被一塊巨大的石彈砸中,之後一眨眼功夫就四分五裂。
哪怕離得比較遠,夏軍士兵們也能依稀看到其中有血肉迸濺的痕跡,可是負責指揮這支水軍的闞樂卻絲毫沒有任何表情。
打仗的時候一看到戰友戰死,就不管不顧的亂衝,好像一下子小宇宙爆發就可以將敵人全部消滅似得,那種在戰場上叫傻蛋,也只存在於後世的橫店電影中,行軍作戰最需要的就是冷靜。
特別是一軍的主將,哪怕面對著數千數萬人的死傷,也要為了最後的勝利無動於衷,那怕被人指責為‘一將功成萬骨枯’也不能有任何的私情存在,在闞樂的指揮下,夏軍戰船繼續跟在後面,組成戰鬥隊形迎了上去。
這時淳于量看著夏軍背後依然沒有任何動靜的淳于鯤的艦隊不由得眉頭一皺,今天他知道自己肯定是可以殲滅眼前的夏軍水軍的,可是這卻不是他的最終目的,淳于量今天更想將眼前的夏軍水軍戰船全部繳獲。
早在事先淳于量就與淳于鯤約好,等到兩軍接敵之前,淳于鯤升起一面寫著‘淳于’二字的大旗作為訊號,到時候就是淳于鯤配合叔叔淳于量一同夾擊夷洲夏軍的開始。全本
古時打仗經常會用將領的姓名做旗號,而淳于鯤本來就姓淳于,這時升起‘淳于’旗號,夏軍必然會以為這是淳于鯤升起自己的旗號,也定然不會加以提防,這時兩面夾擊之下,夏軍大敗必然會被淳于鯤所部擒獲一部分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