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彪受了重傷,但是他還是派了老哈等人第一時間趕回了鎮海,將這個重要情報送到了張航等人的手裡。

看著手裡的情報,一身戎裝的張航又將其遞給曹安、趙欽兩人,等這兩人都看完後,幾人頓時抬頭對視一眼,身穿一身魚鱗甲的曹安笑道:“高句麗人終於坐不住了,我還以為他們還要繼續等下去呢!”

在經過之前一個月的準備和拉攏後,鎮海這邊的夏軍與羅津城的高句麗大軍雙方都不再是簡單的兩方軍隊之間的對壘,生活在羅津城和鎮海城之間區域的各個部落完成站隊之後,這裡在事實上已經形成了兩大勢力集團的對戰。

之前高句麗利用投奔自己的土著大軍不斷襲擾鎮海的蒼狼軍所部,甚至連附近的那座煤礦都差點被攻破,可是負責鎮海安全的張航從大局上分析,卻是一點都不擔心。

畢竟這些都只是小股部隊的突襲,只要自己能夠不自亂腳跟,那麼這些小股部隊根本就拿自己沒有辦法,更何況高句麗大軍為了消耗這些土著部落,一直在羅津城按兵不動。

對於之前的這種僵持戰,率領蒼狼軍駐守鎮海的張航可是一點都不怕,反正東海到這裡交通便利,而且南北朝後期因為氣候還算溫暖,因此鎮海附近的海域冬季很少結冰,哪怕結一層薄冰,也可以利用趙欽所部的海船破開。

因此鎮海方面,可以很方便的從東海各地獲取大量的補給,而且因為趙欽水軍的存在,他們牢牢地控制住了統們江口到鎮海方向的海面制海權,根本不怕高句麗人跟自己對著幹。

相對於鎮海方面夏軍的良好後勤系統,高句麗人的後勤可以說是糟糕透了,之前因為高句麗中部山地高原的阻隔,導致他們聯絡西部平原的道路無法行走,後勤輜重只能依賴東海岸南部運送過來。

按說東海岸高句麗也有自己的船隊,可是卻都不過是一些簡單的船隻,根本無法與西海岸的戰船相比,就更不要和東海王澤的水軍戰船相比較了。

因為趙欽鎮海分艦隊海軍的強大威脅,從高句麗南部趕來的輜重船隊,只敢緊貼著自己的海岸線行走,等他們到達羅津城的港口後,就算是打死也不敢再往北走一步。

就這樣高文只能無奈的利用陸路運輸的方式來運載輜重,可是從羅津城到達鎮海的距離豈止是數百里路,更何況冬季大雪封路的時候更是難以行走,走陸路對輜重的消耗也更加大。

這更是造成高句麗大軍的補給困難,這也是為什麼高句麗大軍在來到羅津城之後,為什麼一直耽擱著不再進攻的原因之一。

高文駐紮在羅津城的一個月的時間內,除了抓緊拉攏威脅附近的北沃沮人和白山部靺鞨人投靠自己外,還有抓緊時間在羅津城建設後勤補給基地的工作,這些天裡高文可是做了不少的準備。

看著身邊前後綿延看不到盡頭的隊伍,高文心中豪氣沖天,這支大軍除了兩萬人的高句麗大軍外,還有近七千人是北部的北沃沮人和白山部靺鞨人貢獻出來的青壯組成的隊伍。

雖然一開始在與鎮海方向的夏軍斥候在進行叢林戰的時候有一定的折損,但是他很快就從其他部族那裡得到了人口補充。

不過當高文看到這些土著青壯組成的隊伍後,不由得皺了一下眉頭,這支軍隊的賣相實在是太差了,相對於其他高句麗士兵全身統一的軍裝,這些投靠了高句麗的土著青壯們卻是穿的五花八門,什麼都有。

不過高文最終沒說什麼,畢竟在他心中這些土著士兵只不過是消耗品,這次攻打鎮海夏軍的主力依然是高句麗自己的兩萬大軍。

因為冬季天氣實在寒冷,高句麗士兵全部都是穿著厚厚的羊皮襖,氈衣,頭上戴著狗皮帽子,就連手上也都帶著基本一樣的毛皮手套,不然如此低的氣溫,手露在外面很快就會被嚴重凍傷。

另外勿吉之地的冬季寒冷無比,光著手去拿鐵質的兵器,很容易被寒冷的鋼鐵把面板給粘住凍傷,這樣下來能保住自己的手不出問題就不錯了,根本沒法拿著兵器去打仗。

除了高句麗士兵做好了準備,就連軍中的一隊隊戰馬身上也被裹著厚厚的保暖毛氈,馬腿也裹上毛氈,防止寒風凍傷馬腿,還有許多駑馬拉著一隻只爬犁,在雪地裡行走,雖然上面裝載了不少的貨物,竟然還覺得比往常輕鬆多了。

這些爬犁都是本地的白山部靺鞨人貢獻出來的,而北沃沮人則是奉獻出大量可以用來治療凍傷的藥品,這兩樣對於高句麗人來說尤其重要。

雖然當初高句麗人也是從扶余故地南下的,但是這數百年來高句麗人已經習慣了南部的氣候,將很多在更北方生活的習慣都給拋棄了,這時也不得不繼續學習起來。

在羅津城的這一段時間裡,為了對付勿吉之地的極端低溫,高文很是虛心的向白山部和北沃沮人的老獵人們學習了很多在冬季野外活動的知識。酷愛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