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支特種作戰部隊被任命為為‘毒蛇’戰隊,是適用於夷洲甚至南洋叢林作戰的一支部隊,這支部隊由夷洲本地漢民獵戶出身的林靜擔任主將,被授銜昭武都尉(都尉初階),在建立的第一天就乘船南下去南洋訓練作戰去了。

相對於被動了大手術的步軍,已經被任命為(衛將軍中階)虎烈將軍的騎兵主將胡秉常就淡定多了,如今東海的騎兵的數量本來就不多,這一番調整隻是削去一小部分騎兵而已,並沒有影響到其他的軍隊。

新的騎兵軍編制為一軍四旅,第一旅由胡秉常直領,高平郡人呂施善為副將都尉軍司馬(都尉高階),所部騎兵一共五千人,算是規模最大的一個作戰單位。

第二旅由當初和褚宏航一起投奔的振武將軍(偏將軍初階)姬翔率領,不過姬翔悲劇的只率領了兩千人,算是高階低用了,副將振威都尉(都尉中階)苗軍是長廣郡人,也算是王澤的舊部出身。

原本和姬翔作為老搭檔的振武將軍楊武也被任命為第三旅主將,副將裴傑是從契丹買馬時順便討來的牧奴出身,跟姬翔一樣他的這一旅同樣只有可憐巴巴的兩千人。

第四旅是由原白狼營改編過來的輕騎兵,主將為振威都尉(都尉中階)燕鐵衣(燕小五),副手為昭武都尉(都尉初階)許崢,原本白狼營也應該有三千多人,不過在朱伯符加入到中護軍的時候帶走了一千多人,因此所部也是隻有兩千人。

這樣一來整個騎兵軍在改編後共保留了騎兵一萬一千人,戰馬兩萬兩千匹,另外還有挽馬六千匹,這些挽馬是作為騎兵部隊的馱馬來使用的。

相對於其他軍種,水軍正式被王澤改組成了東海海軍,全軍分為三個主艦隊、八個分艦隊一共一萬五千四百人。

第一主力艦隊當然是老資格的伏波中郎將孫興來統率,所部有五千水兵,戰船一百艘,駐地則是在秦津港,主要負責整個東海群島的安全並對百濟、新羅進行戰略威懾。

不過因為如今兩國還沒有從之前的打擊中恢復過來,因此目前孫興艦隊主要負責從膠州港到東海這一段航線的安全,胥緹、浦洪、鍾離愷是目前孫興手下的主要打手。

統領第二主力艦隊的曲六郎最慘,同樣是作為主力艦隊的主將,還是水軍中僅有的兩個伏波中郎將之一,可是原來屬於曲六郎麾下的大半水軍都被剝離出去,如今所部僅有三千人、戰船六十艘。

因為目前高句麗對己方敵意的日漸增加,導致原本駐守長島群島的瞿旭感到的壓力日漸增加,前往契丹方向的商船多次意外遇到高句麗水軍,要不是有瞿旭的水軍一路護航,恐怕就要出一些意外。

哪怕是這樣瞿旭面對著日漸增加的高句麗水軍,也有些吃不消了,於是曲六郎便率領第二艦隊駐紮到威海港,原本屬於孫興麾下的瞿旭、嶽海潮兩部也被劃歸到了曲六郎麾下。

原屬於曲六郎麾下的杜盛一下子就成了第三艦隊的主將,只是這個艦隊有些慘被派到了目前屬於蠻荒之地中的蠻荒的南洋,因此他這個艦隊也被稱為南洋艦隊,所部也只有一千人,戰船二十艘,駐地則是在呂漢的漢城(馬尼拉),負責整個南洋各據點的海上安全。

其他八個分艦隊分別是凌誠率領的鯨島分艦隊,趙欽率領的鎮海分艦隊,宗立率領的濟州島分艦隊,駐守海安島的巡檢分艦隊糜柯所部因為只有五百人,戰船也只有十艘因此受宗立節制。

闞樂率領的琉球分艦隊,原來的夷洲水軍改組的夷洲分艦隊,不過這個比較委屈,考慮到南陳的感受,只有所部五百人,戰船十艘。

除了這些水軍外,還有張峰的津門分艦隊,所部八百人,戰船十艘,主要負責長門水道的安全,駐地便是津門城,另外在五色島又有內海巡檢水軍都尉軍司馬(都尉高階)楊安所部一千人,主要保護這片內海的安全。

除了這些水軍外,東海各港口也設立了巡檢水師,原本負責長州、秦津、夏郡三地民兵事務的鄭魁,這一次正式成為東海民兵總教習,被王澤授銜為建武將軍(偏將軍中階)駐地大湖城(京都),下面各郡也設立相應的民兵結構。

對於這些編制什麼的王澤一向是最討厭了,好不容易將軍隊組編完畢,又要組建相應的童軍營和少年營,以便從小培養孩子們的作戰能力。

對於這個王澤早有經驗,早就在東海各郡推廣開來的幼獅營被繼續推廣,以鎮為單位新佔領的各郡也紛紛設立幼獅營(童子營),吸收年齡八歲到十二歲的兒童進行一定的軍事訓練,主要培養孩子們的戰爭興趣。

在幼獅營以上又以郡為單位成立白狼營,主要是吸收年齡十三歲到十七歲的少年訓練他們的騎兵作戰能力和步軍作戰技巧。

最後一步是王澤成立了三個軍事學院:濟州島海軍軍官學院、長州城陸軍軍官學院、平陽城陸軍軍官學院,考慮到後世的一些經驗,王澤就成了這幾個學院的院長,其他各軍擁有豐富作戰經驗的將領全部要輪流到學院講課。

看著眼前新掛牌的長州城陸軍軍官學院,王澤心想哪怕沒有那天下英雄半入轂的局面,靠著這些學院咱自己慢慢培養,不信以後比不過其他人,傳的神乎其神的楊二、李二神馬的也不足為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