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齊軍要撤退?(第1/2頁)
章節報錯
水火無情眾所周知,善泳者溺於水的事情也是時有發生,但是漫無邊際的洪水滾滾而來時,所釋放出的超級破壞力更能夠震驚世人,當人意識到自然之力可以為己所用的時候,各種計謀便應運而生。
因此在中國古代以水代兵的經典戰役層出不窮,春秋戰國時的就不多說了,光是三國時的關羽水淹七軍,曹操攻取鄴城時引漳水灌城,以及在進攻佔領徐州的呂布時都使用了水攻的策略。
如果說曹操是在兵力佔優勢的情況下對敵人使用水攻,主要目的是減少麾下士兵攻城時產生的傷亡,那麼更多的一些名將在戰爭中使用水攻的另一個目的主要住是為了彌補己方薄弱的兵力,而採用的戰法。
他們借用大自然的威力來大量消滅敵軍有生力量,將原本處於兵力劣勢的己方瞬間變成了擁有絕對優勢的勝利方,這一次蕭敬向王澤獻的水攻之計,正是他利用自己飽讀的史書中得來的計策。
王澤要使用水攻,最根本的因素還是要依靠眼前這條濰河,幸好昊天上帝保佑,之前大量積雪融水的產生讓原本已經開始枯萎的河流又變的水源充裕,讓王澤的計策得以順利執行,不然還沒等王澤在上游積蓄足夠的水量,濰河防線就會被斛律協攻破了。
作為早期齊地最出名的兩條河之一,濰水早在《尚書·禹貢》中便有記載,這裡也曾經是中國比較早便有人類文明存在的文明地,因此這裡的農業生產活動很早便已經很發達。
最遲在春秋戰國時期開始,當時為了灌溉濰水沿岸的大量農田,當時的姜氏齊國便在濰河的中上游分別修築了三座大壩,用以積蓄河水,俗稱“濰河三壩”不過在西漢初年的韓信與龍且濰水之戰後,此三壩經常被本地百姓稱為韓信壩。
因為當時修築這些大壩的時間比較早,加上其主要功能是用於灌溉農田所用,更因為當時的生產力有限,所以一開始修築的大壩壩體並不算太高。
濰河三壩中的中壩、下壩便在高密郡治下,距離高密郡城不算遠,甚至最近的下壩更是距高密城只有十幾里路左右,中壩距離下壩大約也有二三十里路(後世這裡是峽山水庫庫區),而最上游的上壩則是距離較遠,大概處於膠州城下游一二十里處。
在距離王澤這時的七百六十三年前,正值楚漢爭霸的關鍵時期,擔任劉邦漢軍大將軍的韓信率軍攻入三齊佔領了齊地,於是齊王田廣向項羽求救。
當時正在滎陽與劉邦大軍鏖戰的楚霸王項羽,為了阻止漢軍得到三齊這塊非常重要的土地,派出大將龍且、副將周蘭率領數萬精銳匯合田廣所部齊軍號稱二十萬大軍前來攻打韓信。
當時韓信手下只有十萬大軍,而楚軍勢大又有身為地頭蛇的齊王田廣響應,於是韓信不斷收縮兵力向東後退,一直退到地處齊國東部的濰水,雖然副將周蘭有些擔憂是韓信用計,但是主將龍且以為韓信不過一鑽跨小兒,頗為輕視。
隨後便是在這裡,韓信利用濰水原有的三壩進行一定加高,當時漢軍以上萬袋布袋盛滿沙土築壩截住濰水,然後韓信利用龍且輕視自己的機會,在龍且率領少數楚軍騎兵渡河之後,決堤水淹龍且大軍。
當時韓信調集麾下十萬大軍全力圍殺了項羽麾下最為勇猛的大將龍且,之後楚軍因為失去統帥大亂,最終這數萬楚軍精銳在聯同齊軍二倍於敵的情況下,被韓信幾乎全部消滅,也成了項羽敗亡的一個很大因素。
熟讀史書的蕭敬如何會不記得當初韓信施展的這一手水攻,特別是如今王澤又有一個很好的條件來施展水攻。
在去年春天蕭敬被任命為膠州刺史開始主持膠州民政事務後,為了保證從膠州往下游而去沿濰河兩岸數十萬頃農田的灌溉,王勇特別讓蕭敬在三座大壩的基礎上各自重新修築一條大壩用以攔蓄河水。
不過因為時間的關係,蕭敬到目前為止也只把上壩和中壩重新修築了一番,至於最下游的下壩還沒有來得及修築,等到獨孤永業率領的數萬齊軍攻打過來後,就更沒時間去管下壩的事了。
目前已經修築好投入使用的上壩和中壩積蓄的水量非常大,特別是距離高密城約三四十里路的中壩因為所處的河谷非常寬闊,後世這裡建起一座峽山水庫,連高密古城都沉到了水裡,所積蓄的水量更大。
當初為了修築這一條高達十餘米的攔水壩,蕭敬甚至動用了數萬名百姓,不但蓄水量龐大,大壩的結實程度也使得它使用數十年而不壞。
之前因冰雪融水暴漲的濰河水提前消退下去,也正是因為這幾座大壩和其他許多水利設施已經投入使用,攔蓄了許多水源,這才讓河水提前結束氾濫。
在十幾日前慕容怦率領十多萬齊軍來到濰河西岸時,一些齊軍斥候在偵察時見下壩依然如此荒廢,便沒有往上游而去,更沒有想到王澤會使用水攻之計。
得知蕭敬提出的水淹齊軍這個計策後,王澤也不得不贊同這是個非常好的主意,唯一不好的便是王澤覺得剛修好的一條水壩還沒怎麼用便要被摧毀,總覺得有些可惜。
因為修築大壩時,大壩的主體是用石頭、石灰、糯米漿、紅糖等當時用來修築皇城的材料修築的,非常結實,前幾天為了試驗一下摧毀這座大壩要投入的兵力,王澤也是費了不少的心思,一開始用人力來挖掘,可是數百號青壯軍士幹上半天也挖不壞多少。
最後沒辦法,還是王澤又想出主意來,先用鐵椎在壩體上鑽出來許多深達數尺又比較均勻的孔洞,然後將硝化甘油炸藥灌注進去,當這天看到王澤命令點燃的濃濃白煙後,大壩被瞬間起爆,高大的水壩立時便被炸出一個缺口。
濰水在從膠州城一直到高密郡城下游不遠處的這百多里路段上,河床在這一地段高差變化非常大,大壩被炸開後河谷中被積蓄起來的河水洶湧而出,並且將整個壩體逐漸衝開,下游河水消退後還沒有乾涸的河床又一次迎來了洶湧而下的洪水。
這時哪怕是寬達二百丈的河床也容納不下這麼多洪水,大量的洪水漲過河道往兩側漫延而去,不知摧毀了多少的房屋和樹木。
當洶湧的河水從上游卷帶著大量的砂石、枯木滾滾而來時,濰河河道中和兩岸的數十萬齊軍狼奔豕突到處狂奔,幾乎不知道東南西北,許多人見自己逃不掉乾脆拉住一個和自己有仇的一塊去死,臨死也要再拉一個墊背的。
東岸已經渡過濰河正在攻打防線的齊軍這時也顧不得繼續進攻,紛紛丟下手中的兵器、脫下身上的鎧甲,一個個拼了命的拔腿往東面的一些高處跑去,哪怕附近還有無數的敵軍騎兵和步兵在虎視眈眈看著他們。
西岸的齊軍還好一些,距離西岸不遠處有幾座高崗、小丘陵,在斛律協帶領下這些齊軍紛紛往那裡跑去,只是一路上丟滿了兵器鎧甲,連輜重、軍糧什麼的都顧不得再管。
可是卻只苦了還在濰河河床內奔逃的慕容怦所部,除了少數距離河岸較近計程車兵及時跑上河岸之外,其他的十餘萬齊軍無論貴賤,包括主將慕容怦在內瞬間就被洶湧而至的洪水所吞沒。
不過逃上兩邊岸上的齊軍士兵並不一定就是安全了,因為中壩的蓄水衝出的缺口是逐漸擴大的,後面的洪水依然在源源不斷的向河岸兩側席捲,不時會有跑的慢的齊軍士兵被捲入滾滾洪水之中。
這時東岸工事內的王澤心中也是比較緊張的,雖然他提前將這些工事加固加厚了許多,但是畢竟許多工事修築的時間太短不知道能不能擋得住洪水的沖刷,只是他在擔心的同時還有心情趁火打劫就讓人無語了。
在他的命令下,各部士兵在修築的高高的工事、堡壘上用弩箭對逃到東岸的齊軍士兵進行強力打擊,除了有三四萬名齊軍士兵逃到東岸一處高地聚集起來,一時不太好進攻之外,其他的大多數齊軍要想不被水淹沒就只能無奈的投降。
可是等一些齊軍想投降時,王澤卻不敢收了,畢竟他身邊總共才只有兩萬來人,只得讓這些齊軍士兵丟掉兵器自己蹲在一處城堡裡等待後續處理。
另外王澤還要面對一個大問題,就是那聚集起來的三四萬齊軍士兵,雖然三四萬齊軍士兵大部分是沒有武器,還有武器計程車兵絕不超過一萬人,但是如果這些人臨死反撲打起來王澤也不一定就佔便宜。巴山書院
幸好不多時騎兵都尉姬翔、楊武以及葛偉所部的騎兵及時趕到這裡,將這數萬名齊軍的退路全部堵住,只等到水位稍稍回落,這些騎兵對他們一個衝鋒差不多就可以打下來,王澤這才略略放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