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攻唐(第1/2頁)
章節報錯
誰都沒有料到竇建德率領三十餘萬大軍居然會這麼快就全軍覆沒。
在吞併了竇建德的軍隊後,唐軍兵威更勝之前,而失去了外援的王世充絕望之下也只得率洛陽城內外數十萬軍民投降了李唐政權。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投降李唐政權,剛剛投奔到竇建德麾下不久的單雄信與徐世績當然看出來李唐政權將要面臨的強大敵人,因此在竇建德戰敗後兩人迅速向北逃到了河間郡投奔了更加強大的夏國。
這時李淵、李世民還沒有想到太多,他們還沉浸在興奮之中。
一口氣接連消滅了兩個大敵,中原除了一些小股的山賊盜匪再無其他強大的對手,似乎接下來的事情就是接收竇建德和王世充兩人的所有地盤,再次一統天下了。
可是事情又哪裡有這麼簡單。
李唐政權與王世充和竇建德之間的戰爭斷斷續續打了近兩年的時間,在這麼漫長的時間裡一直關注著中原局勢的夏國對此又怎麼會沒有任何應對動靜呢。
就在王世充和竇建德戰敗的數日後,洛陽城內外的李唐大軍還沒有來得及好好慶祝自己剛剛取得的空前勝利,忽然就得知大河以北竇建德的地盤已經被突然南下的幽州夏迅速奪取。
從太行山脈西面河東等地前去接受竇建德領地的唐軍,被忽然南下的夏軍幾乎全部消滅,五六萬大軍居然連一千人都沒能逃出來。
氣惱非常的李世民很快就在數日後看到了已經來到大河以北的夏國騎兵,夏軍迅速奪取了大河以北的河陽、河內等地,連上黨也在夏軍的威脅之下,夏軍耀武揚威的樣子幾乎讓對岸觀察的李世民氣炸了肺。
與此同時剛剛奪取譙郡、梁郡不久的唐軍也被突然出現的彭城郡夏軍擊敗,剛剛落入到唐軍手裡的王世充地盤接連被夏軍奪走,很顯然在李唐擊敗了所有內部對手後,夏國終於不再幹看著不出手了。
夏軍在河北河南接連出手的訊息很快傳到長安,氣惱交加的李淵正準備抽調大軍與夏國爭奪大河以北和中原之地,畢竟這兩地都是平原遼闊無比的產糧地,對農耕文明國家簡直是必奪之地。
可惜禍不單行,這時另一個更加糟糕的訊息傳來,長期割據關中以北的李軌居然在這時也忽然向夏國投誠了。
李軌的投誠其實頂多也就是讓夏軍多上熟悉關中的十幾萬士兵,可是最糟糕的是由此因為他的投降,讓夏軍可以輕易的跨過長城天險攻入到關中平原,除了北面的渭水長安城已然是無險可守。
夏軍的攻勢並不是孤立而又單方面的,而是經過長期籌劃後有充分準備的行動,為了充分發揮夏國的軍事優勢,夏軍的攻擊面展開非常徹底,幾乎在任何與李唐交界的地方夏軍都在展開進攻。
原本駐紮在河西走廊的夏軍在大將屠安率領下突然從枹罕郡攻入臨洮,然後迂迴攻克渭水上游的隴西郡,從背後將防守力量比較強的金城郡順利奪取,隨後這一路夏軍狂飆猛進在一個月內就接連奪取了天水、安定兩郡以西的所有郡縣。
關中以北的上郡、北地郡雖然還在唐軍手裡,可是從朔方郡南下的夏軍也給了他們很大的壓力,十萬夏軍與經過粗略改編的李軌所部十餘萬大軍兵鋒直指關中平原。
從河套之地南下的另外十五萬夏軍同樣使從朔方郡順著奢延水接收了李軌所部佔據的雕陰郡、延安郡之後,從這裡迅速渡過黃河天險,然後將河東的離石、龍泉、文城三郡奪取。
河西夏軍忽然渡河建功後,河東唐軍的北部防線就被開啟了一個極大的缺口,原本被擋在太原郡以北婁煩郡的十多萬夏軍迅速改變了攻擊方向,從黃河東岸南下攻入汾水谷地。
等到夏曆五十七年七月份的時候,整個北方除了河東郡還在李唐政權自己的手裡,大河以東以北的所有土地幾乎丟失殆盡,大河以南除了洛陽、滎陽還在李唐控制下,東郡、淮陽以東的所有郡縣都被夏軍攻克。
而原本被李淵引以為依靠的關中之地也在夏軍的迅猛攻勢下丟失大半,夏軍已經可以從渭水以北看到高大的長安城。
在付出巨大代價好不容易消滅了竇建德和王世充後,李唐政權不僅沒有能獲得多少好處,反而失去了兩個很好的戰略緩衝區,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的敗筆。
在夏國的全面進攻下,北方唐軍已經是呈現出全面敗退的局勢,接連戰敗之下士氣低沉的唐軍根本沒有任何能力去阻擋夏軍的兇猛進擊。
北方唐軍節節敗退,長江流域唐軍的局面依然不容樂觀,夏軍在接管了杜伏威的所有地盤後,夏國水軍也已經進入到長江,從江口溯流而上的夏國大軍與湘水、贛水的夏軍聯合起來不斷的對唐軍發起攻擊。
在夏軍的強烈打擊下,唐軍一路退守南郡,一路退守沔陽郡,夏軍水師已經徹底掌控了從洞庭湖到長江入海口的所有河道水面控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