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大變之局(第1/2頁)
章節報錯
波斯帝國就這樣覆滅了!
雖然在夏國聯軍大舉進攻前,波斯帝國就已經在事實上四分五裂,但是夏國動員如此眾多的軍隊,在短短數月時間裡徹底攻滅波斯帝國,並且將波斯帝國的上千萬民眾全部遷移一空,這就極大的刺激了以羅馬帝國為主的西洋各國。
尤其是羅馬帝國的屬國兼盟友亞美尼亞王國受到的刺激更是最為強烈。
在亞美尼亞王國南面,就是已經被夏國佔據並且分封給朱明、程彪的波斯舊地,北面又是已經逼近了高加索山脈的強大西秦國,因此亞美尼亞王國死命的向君士坦丁堡的希拉剋略大帝請求援助。
之前夏國剛開始攻打波斯帝國和穆烈汗的時候,希拉剋略並沒有太過在意,因為他的主要精力還集中在多瑙河中下游的阿瓦爾人、西斯拉夫人、喀扎爾人和保加爾人身上。
北非日漸強大起來的柏柏爾人和汪達爾人也牽制了他相當一部分精力,亞平寧半島北部的倫巴第王國對富庶的拉文納領地也是虎視眈眈,高盧行省的法拉克人更是在時時蠶食著南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領地。
更何況希拉剋略之前一直認為,波斯帝國畢竟是跟羅馬帝國爭鋒近千年的強大帝國,哪怕夏國再強大勞師遠征之下也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更不用說夏國同時還對迅速崛起的穆烈汗一同宣戰。
當夏國聯軍短短數月就徹底攻滅波斯帝國,擊敗了迅速崛起的穆烈汗後,希拉剋略終於驚訝之餘坐不住了,哪怕之前羅馬帝國跟夏國之間簽訂了友好通商條約,但是他依然不敢把羅馬帝國東部領土的安危寄託在一紙合約上。
在這種情況下,羅馬帝國開始儘可能的從其他各個薄弱的防線迅速抽掉了一部分兵力,來加強小亞細亞、敘利亞、迦南地和埃及地區的防備工作,同時也儘可能的對自己的盟友亞美尼亞王國加強許多援助。
王澤絲毫沒有理會羅馬帝國的過度緊張,他在波斯帝國覆滅後從庫姆南下到達夏國在波斯灣的基地(後世卡達),然後在這裡接見了聯軍所有諸侯國的將領和使節。
魏國、何國和天竺地區的許多諸侯國都派來使節,甚至天竺西海岸和崑崙洲東岸的許多諸侯國國君都親自跑到這裡覲見王澤,不過王澤的絕大部分精力依然集中在魏國和波斯灣這邊。
經過王澤帶來大夫和魏國最高明大夫的一同極力救治,昏迷多日的王暉總算是搶回了一條性命,只是中毒的後遺症卻永遠留了下來,左側半邊身子幾乎全都失去知覺,連走路都必須依靠輪椅。
在王澤的一番勸解下王暉總算是徹底放下一切,宣佈將魏王的所有權力都交給長子王錚並且退位,然後跟著王澤一起返回了闊別多年的夏國,雖然已經在魏國生根發芽,不過王暉依然覺得自己的根還在夏國。
呆在波斯灣的幾個月裡,王澤將西洋的事情好好梳理了一番,不僅進一步加強了夏國和各個諸侯國的感情聯絡,還進一步的增強了夏國在西洋的軍事力量和經濟控制能力。
波斯帝國已經成為過眼雲煙,穆烈汗也逃到了大沙漠中再也沒有露面,短時間想徹底解決穆烈汗的威脅是不可能了,只能是透過夏國各大諸侯國佔據的地盤共同將其圍困在沙漠中。
羅馬帝國雖然在波斯帝國覆滅後開始顯現出提防的態度,不過夏國目前一方面要對付隋帝國內部的割據勢力,同時西洋各大諸侯國的實力對羅馬帝國還沒有形成優勢,夏國跟羅馬帝國的商貿也是很大一塊財政收入,所以王澤也不打算那麼快就跟羅馬帝國翻臉。
因此當時間走到第二年春的時候,波斯灣的所有事情基本上就定了調子,他也正式踏上了返程的道路。
返程並沒有乘船走海路經南洋返回夏國,依然是走的來時的陸路。
走到河中時王澤在這裡暫停了三四個月,畢竟這裡已經被納入到了夏國境內已經十年以上,他耐心的四處檢視了這裡發展的情況,也給遷徙萬里來到這裡的夏國民眾鼓足了勁頭。
三四個月裡王澤的足跡從西到東遍佈了烏滸水、那密水、藥殺水、碎葉川、伊列水等眾多地區,然後他率領大部隊沿著伊列水河谷翻越天山山脈到達南部的龜茲地區。
龜茲是西域的行政中心,如今這裡的情況已經跟夏國本土也差不了太多,等他在五月份經焉耆走到高昌的時候,忽然從波斯灣那裡傳來一個驚人的訊息,在大漠中蟄伏近一年的穆烈汗忽然出現了。
這次穆烈汗的動作讓王澤格外吃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