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孃的,這鬼老天,這麼早就上凍幹嘛!”

李三郎渾身穿的厚厚的,一邊努力推著一輛滿載糧草的平板車一邊忿忿不平道,“要不是突然上凍這些糧草可都是從清河上直接用船運到涿郡的!也能節省咱們多少力氣!”

“別那麼多廢話了,快加加把勁!要是耽擱了時間趕不到趙郡咱麼兄弟都得受罰!”

李大郎輕聲訓斥道,“咱們這些人只是府兵,百姓看我們是官兵,其實在那些官長眼睛裡咱們跟那些徵調的民夫也沒有什麼差別,要是被他們聽到你的抱怨,少不得吃一頓鞭子!”

原本李大郎、李二斌等人作為官兵只是跟著大部隊行軍就可以,可因為入冬後一場突如其來的寒流,從清河郡向北一直到河間郡之間的河流,不管是清河還是漳水都結了一層厚厚的冰。

這樣一來原本可以依靠的水運立馬就指望不上,但是前線日漸增加的軍隊輜重卻不能不及時供應。

為保障前線以及聚集起來的數十萬大軍的糧草,於是李氏兄弟這些折衝府兵就必須承擔起一定的運輸糧草的責任,而且對時間限制很嚴格,如果耽擱了的話就會受到軍法的處置。

“要是有一條從黃河直通涿郡的大運河該有多好呀!”李二斌伸了伸有些痠疼的腰肢,他不知道在原本世界中隋文帝的好兒子楊廣就修通了這麼一條大運河,並且這條運河在後世承擔起了很大一部分隋帝國滅亡的理由。

“別說修運河了,”李大郎輕聲道,“哪怕修築一條馳道也是好事呀,咱們現在走的這條路據說還是北齊高洋皇帝修築的,要是朝廷能好好維持這條道路,咱們也不至於這麼難走了!”

不得不說,高洋雖然為人混賬一些,不過他在世的時候修築的相當一部分道路等基礎設施都一直在發揮著良好的功效,至少一直到隋文帝時期都還在享受著他當時留下的各種設施帶來的便利。

寒風吹襲中,以李氏兄弟為代表的府兵們一邊走一邊抱怨,負責隋帝國大軍後勤輜重的楊素、高穎兩人此時卻是一臉的無奈。

沒辦法,隋帝國憑著自己雄厚的國力,雖然可以輕易動員出來上百萬的大軍以及上百萬的民夫,可是從隋帝國內部通往涿郡前線的道路實在是太差勁了,加上因為天氣變冷導致水運無法執行,這就進一步加劇了運輸的困難。

高穎更是覺得有些委屈,由於軍資運輸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他被楊堅責罵了一頓,畢竟當初楊堅準備修築馳道的時候,高穎勸諫要少發動徭役、與民休息最終導致了今天的惡果。

被陛下訓斥一番後,高穎惟恐因此牽涉到太子楊勇,畢竟這兩年楊勇越發在楊堅那裡不討喜歡,於是一個人在那裡發呆想著應對策略,而楊素卻是暗自一笑輕輕出門往皇宮匆匆走去。

在隋帝國依然慢條斯理進行戰爭準備的同時,大漠深處的戰鬥卻已經開始拉響。

奉都藍可汗命令率軍出戰的達利葉護率領著突厥最後十六萬大軍來到河套五原郡,與率領十五萬隋帝國騎兵的楊俊匯合,在這裡他們與剛剛掃蕩完漠南突厥部眾的姬翔所部對峙起來。

面對著姬翔率領的二十多萬夏國騎兵,接連戰敗的突厥騎兵和從沒有跟夏國正式開展的隋帝國騎兵也都是比較忐忑,可是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對面的二十多萬夏國騎兵在對峙十餘日後居然很快就撤退了,而且是連一點斥候都沒有留下。

隨即西域更是傳來好訊息,以西突厥為首的西域、河中各國聯軍二十多萬騎兵在十一月底翻越金山,對駐守在金山東部大草原上的夏國騎兵展開進攻。

雖然到目前還沒有傳來勝利的好訊息,不過西突厥二十多萬聯軍至少也可以牽制草原深處駐守的那數十萬夏國騎兵,這也算是楊堅得到的少有的好訊息。

西突厥聯軍發起進攻的訊息讓隋軍多少感到自己的底氣足了那麼一點點,看來很強大的夏國也不過是這個樣子罷了,突厥人會被夏國人打敗不是因為夏國人太強大,而是因為突厥人墮落了,這是每一個隋帝國將領的想法。

夏軍之前輕易的勝利固然有突厥人一步步墮落的原因,但也不能就此否認夏國大軍的強大戰鬥力,可是當長孫晟和李淵的老婆竇氏死後,幾乎沒有多少人可以看得清天下的形勢。

長孫晟雖然很得楊堅的看重,不過他自始至終都沒有成為楊堅的重臣,而且因為身體病弱臥床不起的他早就沒有人在意,如果不是其去世的時候楊堅還專門賜下諡號,恐怕很多大臣都會將其忘記。

另外李淵的夫人竇氏也對天下大勢看的清楚,不過她也跟長孫晟一樣聰明人不長命,也已經在數年前去世。

不過李淵這人卻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很聽人勸,當然你也可以說他耳朵根子軟,這一次隋帝國進攻夏國他沒有主動請求出戰,而是上書請求作為雍州刺史,前往隴右預防已經逐步強大起來的吐蕃人進攻吐谷渾舊地。

楊堅雖然一向多疑,不過李淵畢竟是自己老婆的嫡親侄兒,算得上非常親近的關係,這時也沒有多想只是對李淵的見識非常讚賞,畢竟夏國距離長安還很遠,而日漸強大起來的吐蕃一旦佔據了吐谷渾舊地,對關中之地甚至長安的威脅就太大了。